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29日撰文指出,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貢獻者,在全球經濟增長停滯不前的背景下,這樣的貢獻尤為重要。
羅奇當天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發表題為《全球增長仍為“中國製造”》的文章說,如果今年中國經濟增長6.7%,符合政府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略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6.6%,今年中國經濟將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1%,這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9%。
羅奇指出,與中國相比,主要發達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要小得多。例如,美國經濟預計今年增長2.2%,將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0.3個百分點,僅相當於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貢獻的四分之一。與此同時,歐洲經濟預計將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僅0.2個百分點,日本經濟的貢獻則不足0.1個百分點。事實上,所有發達經濟體加在一起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預計可能只有0.8個百分點。
羅奇表示,其他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也不及中國。例如,印度經濟預計今年增長7.4%,但由於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印度經濟僅占全球產出的7.6%,印度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只有0.6個百分點,僅為中國的一半。從金磚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整體來看,中國今年預計將占金磚國家整體經濟增長的73%。如果不包括中國,今年其他金磚國家經濟增速預計僅為3.2%。
羅奇認為,不管如何衡量,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即便中國經濟正告別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邁向“新常態”,全球經濟增長仍然嚴重依賴中國。他指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繼續從依靠出口和投資向依靠服務和家庭消費驅動轉變,全球經濟將從中國經濟轉型中受益良多。
他表示,中國國內需求有潛力成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日益重要的出口增長來源;同時,中國經濟成功轉型將提振全球需求,成為應對全球復甦疲軟的“一劑強有力解藥”。
羅奇表示,儘管近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上半年穩定在6.7%左右,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正面臨“逆風”,特別是如果私人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下滑,可能導致去杠杆、外需持續疲軟和房地產市場下滑叠加,加大經濟增長壓力。
但他指出,與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空間嚴重受限不同,中國有充足的政策空間來支撐經濟增長;同時,與主要發達經濟體在短期周期性壓力和長期結構性改革之間艱難尋求平衡不同,中國完全有能力同時應對這兩項挑戰。
他表示,考慮到中國領導層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維持多方位的政策和改革重點,疲軟的全球經濟只會從中國經濟轉型中獲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成功的中國”。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