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6日電/G20杭州峰會的最後一天,依然有外國記者在新聞中心詢問,能否領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從9月1日新聞中心正式開放,主辦方準備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被全部領取。書中傳遞的中國智慧,深深吸引著前來採訪的中外記者們。
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說,文明的建立,靠的不是機器而是思想。在世界經濟繼續深度調整、地緣政治因素錯綜複雜的關鍵時刻,G20實現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承擔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台的使命,需要更大的智慧。G20杭州峰會,約5000名記者註冊採訪,說明世界關注度之高。
沙特電視台記者扎菲爾·卡拉尼用“永生難忘”來表達對此次峰會的感受。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游潤恬肯定地說,G20杭州峰會取得巨大成功,因為它的背後有中國的思想力和領導力。
首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把准了時代的脈,切中了阻礙世界發展的要害。“世界就像一只大木桶,決定能盛多少水的,永遠是最短的那根木板”,與會嘉賓用這個比喻,來形容當前聯動的世界經濟。的確,此前G20更多的是討論“增長”,注重經濟和金融領域立竿見影的效果,如今把“發展”問題放在突出位置。環顧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無論是難民危機、恐怖主義蔓延,還是環境污染、貿易壁壘,無不與發展問題相關。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與世隔絕的孤島。”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蘊含著中國智慧,中國在行動。邀請代表東盟、非盟、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和七十七國集團的發展中國家領導人與會,使G20峰會平台上的聲音代表性更加廣泛。發展中國家在這個全球經濟治理平台上有更大發言權,這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大事。
G20杭州峰會的會標,寓意如橋一般的溝通、連接。中國正是通過此次峰會,搭建起連接南北東西的橋梁,拉近國家、人民之間的距離。
“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最後一個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美國宇航員尤金·塞爾南,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獨特的感受。讓世界經濟之水活起來,讓發展的機遇惠及每個國家、每個人,這是中國留給G20的一個獨特印記。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