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深度專訪:李艷秋稱如不作為台灣就沒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5 00:14:37


李艷秋。(照片:李艷秋提供)
 
  二、對於偏鄉老師不足的問題與如何引發學生在課業外的專長興趣?

  李艷秋說,以前教育部門把去偏鄉當作是對老師的懲罰,那既然已經是懲罰,被懲罰的人自然就不會賣力,因此這個惡性循環已經很久很久了。但是你所說的偏鄉其實到城市間也就只有30分鐘車程距離,這就是我們的偏鄉,台灣已經這麼小了,從台北到高雄也不過就3個小時的距離,但是你只要離開台北市半個小時就已經可以看到偏鄉,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因此在這個基礎爛掉的話,沒有下一代台灣根本就什麼都不要談,統獨都不用講,沒有下一代什麼都沒有,現在已經看的到下一代在沉淪,現在不拉他們一把,未來恐怕再也沒有機會了。

  因此現在做的事情是替台灣真正做點扎根的事情,這跟以前在攝影棚內每天指點江山,覺得自己好像蠻了不起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去過那些地方你就可以發現,所有人都應該低頭,因為太多人付出太多,這是自己不在媒體工作,開始基金會的事情後深刻的感觸。

  三、對於台灣現行教育發展對偏鄉學童的影響:

  李艷秋認為,現在台灣教育還是用學習的評量、可以考上多少學校、學測的分數可以拿幾分之類的,我們還是在做這個,但是偏鄉的孩童根本沒有辦法跟你講這些事情,但是也許這些小朋友有個木工的才華,但當我們永遠用學習評量來看學生時,他木工的才華可能就被埋沒了,或許他是個很好的設計家的孩子,或許他對蓋房子很有興趣,當個水泥匠都會是很棒的人才,但我們永遠用國、英、數去衡量他,所以我們才希望老師能多花一些心思,在課業之外能夠看到孩子們的特點與特長。

  藝術只是發現孩子們專長的其中一項,像是有一個案例是一個老師改變一整個學校,台南後壁有個學校總共50幾位學生,其中有30多人拿到美術獎,這就靠一個美術老師,這位老師就是甚麼都不要,到學校的第一年後,學生就拜託老師不要離開,老師捨不得,第二年再去之後就一直待下來了,學校內也替學生做過展覽,但也吸引不到人潮觀賞,後來李濤去看過他們一次後很感動,就安排孩子們與台北華山藝文中心合作展出,學生們的畫作總共賣出了一百多萬新台幣。

  華山藝文中心的王榮文在現場問孩子們華山與學校內的展覽有那些不一樣,孩子們的回答是好像已經到國外去了,只不過是從台南到台北而已,就讓孩子們覺得是出國了,台北像是國外,所以台灣的差距有多大,但給孩子們的鼓舞與信心也很大,每一個到場去看過的人,從香港、日本、韓國的人留下來給孩子們的鼓勵字條,給孩子的激勵有多深,說不定未來就能有孩子從中成為畫家、藝術家,一切都是因為有老師帶領者孩子,否則孩子恐怕就被埋沒了,這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因此也讓基金會希望能培養更多這類的老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