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創新,從跟跑邁向領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9 11:13:07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我們既不能因現在的鮮花掌聲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挑戰如荊棘密布而妄自菲薄,必須一個接一個地突破核心技術以實現“彎道超車”

  九月的秋風,溢滿創新的氣息。繼G20杭州峰會將中國倡議的創新增長方式寫進公報之後,中秋之夜,天宮二號遨游蒼穹,多項技術革新讓世界再次驚嘆中國科技的突飛猛進。近些年來,中國創新的“梯雲縱”收獲全球越來越多肯定的目光。

  “希望一窺移動互聯網商務發展前景的公司,不僅要看矽穀,也要關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前不久,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出這樣的評價。阿里巴巴依靠不斷創新,把業務做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騰訊微信一枝獨秀,“臉譜都要拷貝它的支付功能”;百度除核心搜索業務之外,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新乘勢而起;華為更是直言“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就像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學高峰一樣,中國企業迅速消化吸收全球最好的想法和技術,完成再創新與商業化。

  然而,有些人認為只有“從0到1”才是創新,而“從1到N”只是山寨。實際上,這種關於創新的理解有些機械。早年的日本汽車工業,並沒有“從0到1”的技術創新,在美國人眼裡就是廉價低質的代名詞,但隨後憑借持續的“微創新”能力,改變了世界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而扎克伯格也沒有發明任何新的技術,只是把原有技術用一種新的模式結合起來,就創造了聯接世界的“臉譜網”。“從1到N”的過程,可以是一種優化創新,是從有到精,不斷改進,追求極致。這也是中國企業創新的一大特色。

  仔細審視我國企業的創新,就會發現優勢來自三大要素的合力:成熟的生產製造能力、規模龐大的本土市場和迅速崛起的科研水平。我國製造業發達,能夠迅速實現創意的產品化,是創新者的一個福音;市場規模巨大且多樣,讓中國能比其他國家先碰到各種問題,企業家就有機會先去思考和尋找解決方案,而解決方案的產生就是創新的產生,因此有西方學者稱之為“培養世界級競爭者的全球最大的培養皿”;科研經費助力科研實力抬高水位,201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14000億元,77%來自企業,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可以說,中國企業開始逐步撕去“仿造者”標簽,在很多領域向“引領者”邁進。

  企業的創新,只是中國創新的一道剪影。從被動接受西方商業模式到開始引領全球商業模式創新,從中國高鐵他國迎風再戰到各地角力機器人產業,從超級計算機問鼎全球到特高壓輸變電成為世界標準,從鐵基高溫超導、外爾費米子等基礎研究領域突破到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反映,更是中國創新的生動寫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首次躋身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25強。可以說,中國創新正在邁向2.0階段,看齊歐美的時代或許正在緩緩落幕。

  “世界各國需要改變對中國創新的印象”,這句話已成為許多媒體觀察家的共識,甚至有英國媒體指出,“向東方看、向中國學習,在西方是一個正在興起的概念”。然而,應當看到,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我們既不能因現在的鮮花掌聲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挑戰如荊棘密布而妄自菲薄,必須一個接一個地突破核心技術以實現“彎道超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有人說,來深圳看看吧,你會感受“牛鼻子效應”。柔宇科技薄紙般的屏幕,深圳光啟的“超材料”,華訊方舟攻克了的“影響未來世界十大技術”的太赫茲……一些顛覆式技術創新在深圳醞釀胎動,正準備給世界一個驚喜。而深圳正是實行了創新、創業、創投、創客“四創聯動”,成功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放眼全國,類似深圳的創新,已在不少地方“點燃”。矚望未來,中國創新,蓄勢待發。

  (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