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時:放任股市萎縮 新政府在窮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2 08:44:04


 
  錢四腳,人兩腳,市場趨勢往往走在政策前端。看著這樣的趨勢,去年曾銘宗還在“金管會主委”位置時,一度鬆口啟動台港通的前期準備工作,目的是藉由台港股市更緊密的結合,提振台股成交量能及國際能見度,長期則是朝向台滬通方向發展。只是,隨著政黨輪替,台港通就如同服貿及貨貿一樣,一旦牽涉到兩岸協議,就會被鎖進冰櫃,難見天日。相較之下,台星通在新南向政策這個大旗庇蔭下,今年6月底開始單向開通,而台日通早在去年9月就在政治正確導引下正式開通,但兩者都未對台灣資本市場產生實質效益。 

  台股是一個淺碟子市場,胃納量不大,想要吸引具有潛力的外國企業來台掛牌上市,難度極高。但台灣有很多優質企業,可以營造更好的籌資環境,讓優質企業願意留下來打拚,維繫市場動能,這或許是首要之急。進一步,政府更要思考如何在既有基礎下,擴大市場規模。開放“中國大媽”來台投資,是個不錯又新奇的想法,只是投資標的設限在基金及ETF上,對台股幫助有限。更何況現在陸客連來都不來了,資金活水又怎麼會進來呢?再好的想法,若是欠缺配套與執行力,終究還是空中樓閣而已。 

  稅制及法規的鬆綁確實很重要,但還是不夠,真正關鍵在於能否引資回流,台港通、甚至台滬通是可嘗試的方向。從大陸與香港地區複委託金額快速增加,可以看出島內投資人對於陸股及港股具有高度興趣,為何不透過台港通或台滬通把這些資金引回台灣呢?特別是透過複委託讓海外券商賺取台灣投資人的手續費及管理費,倒不如由島內券商自己賺。而且台股、陸股及港股彼此之間的掛牌企業,存在高度互補性,也讓投資人選擇可以更加多樣,互聯互通的效果一定大於台星通及台日通。 

  為政治正確而捨近求遠、捨本逐末,新政府是自己在窮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