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胡錦濤文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成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2 10:51:23


 
  六、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既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使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任務艱巨而繁重,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日益突出。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來的重大戰略任務。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個重大判斷,深刻總結了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在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實際工作中,我們黨既從“大社會”著眼,把和諧社會建設落實到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在內的黨和國家全部工作之中;又從“小社會”著手,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胡錦濤同志強調,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事關群眾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要從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這10年,我們黨圍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實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