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滯後認同:科學類諾獎得主“古稀現象”背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9 15:04:01


  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

  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在科學迅猛發展、研究領域日益細分的背景下,科學類諾獎得主“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一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家說,現在的諾貝爾獎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幾十年前的科學和發展成就。

  【科學“大爆炸” 等候期漫長】

  諾貝爾博物館館長古斯塔夫·謝爾斯特蘭德說,大約100年前,世界上只有大約1000名物理學家;如今,全球範圍內的物理學家大概有100萬人。

  “這是(諾獎反映科學成就愈發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謝爾斯特蘭德說,“獲得諾貝爾獎的等候時間越來越漫長,你不會在取得(研究)突破後馬上得獎。”

  如今,即使是同一個細分領域,開展類似研究的科學家也可能數以千計。因此,即使有科學家很年輕就有重大研究發現,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執行相當高的驗證標準,在經過十多年乃至幾十年的同業評估論證後,頒發相關獎項。

  謝爾斯特蘭德提到,上世紀初,量子力學創立,現代物理學研究迎來革命性的發展期,相關領域頻頻有重大發現,不少物理學家非常年輕。也就是在這個特殊時期,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以相對迅速的程序認可了科學家的成果。上世紀30年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維爾納·海森貝格和保羅·迪拉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僅31歲。

  【滯後的認同 時間的回報】

  回顧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另一個現象或許可以印證諾獎“反映滯後”的現象,那就是諾獎得主的性別“鴻溝”。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儘管如今科學界的男女比例仍然失衡,但女性科研人員的比重已經提升不少。然而,時至今日,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幾乎全部是男性。由此可見,現在的諾獎男女比例反映的是幾十年前科學界的大致狀況。

  反映滯後,意味著幾十年前的成果在今天得到某種程度的認可,也意味著今天的成就可能在幾十年後才會得到認可。

  科學界相信,隨著多元化水平的提升,諾獎性別失衡現象終有一天會得到改善和糾正。

  (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