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深港通,這列“快車”怎麼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7 10:36:16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10月1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在深圳共同就深港通簽署《四方協議》。新華社記者 孫飛攝

  深港通是今年資本市場的“大事件”。有關方面明確表示,要“圓滿完成年內盡快開通深港通的任務”。深港通在“通車”後會有什麼效應?能帶來多少投資機會?該防範哪些風險?有關專家提醒正在積極“備戰”深港通的投資者,只有做足功課,才能平穩安全地搭乘這列投資“快車”。

  資金“南下”還是“北上”

  資金流動主要受預期影響。除了估值差異外,更要看A股和H股兩個市場的相對表現

  深港通的開通,相當於在深圳和香港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之間搭起一個管道,資金可以更順暢地流動。那麼,互聯互通後,資金流動會呈現什麼樣的格局?投資者一直很關注。

  自今年8月深港通獲批的消息公布以來,香港股市走勢較強,A股則顯得相對波瀾不驚。有人認為,與A股相比,香港股市估值更低,對資金的吸引力大,資金“南下”熱情會更高。更有人擔心,目前創業板市盈率仍在高位,深港通覆蓋了香港市場的小盤股,會對創業板形成很大壓力。

  對此,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滕印並不認同。他認為,資金如何流動,關鍵受市場中投資機會和回報的影響。投資回報一方面來自紅利,另一方面也包括市場波動帶來的資本利得。因此,僅從兩個市場的估值角度判斷資金流向,並不全面。

  滬港通運行兩年來的資金格局,可以作為預判深港通未來資金流動的參考。

  滬港通開通初期,“北上”總額度及每日額度使用率總體高於“南下”,被市場稱為“北熱南冷”。2015年3月底,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募基金參與港股通有關政策後,港股投資需求進一步提振,資金淨流出逐步提高,北上及南下資金規模趨於平衡。從2015年底開始,南下資金超過北上資金。尤其是在今年5—6月,港股通淨買入增幅較大。此後,北上及南下資金規模又大致相當。

  對於滬港通的這些變化,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輝分析,資金流動主要受預期影響。今年以來,股市平穩運行,系統性風險相對下降。總體而言,我國上市公司的成長性相對不錯,出現雙向平衡的態勢。

  滕印說,資金總是要追求回報最大化,深港通開通後,資金出現單向流動的可能性不大,而是會如滬港通那樣出現階段性變化。除了估值差異外,更要看兩個市場的相對表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