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閱書報社孫中山紀念館館長莊耿康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當時海外政治思想分為兩大派系,一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思潮;另一派則是康有為的保皇黨。由於保皇黨在新加坡詆毀孫中山濫用公款,導致革命活動備受牽制,唯有檳城華人仍然堅決擁護革命,因此,孫中山將革命基地轉移至檳城。
林玉裳認為,檳城成為海外革命基地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幾位關鍵人物。孫中山的革命理念受到檳城富豪的大力支持,當時實力雄厚的吳世榮、黃金慶與陳新政都曾提供資金,其中以吳世榮貢獻最大,他曾出任“南洋同盟會”主席,為了革命幾乎傾家蕩產。
另一經營橡膠、地產的富豪邱明昶亦慷慨解囊。邱明昶的孫子邱鼎爵目前還生活在檳城。他告訴中新社記者,“祖父極為欽佩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雖與中山先生交往不多,卻是中山先生的堅定追隨者。據我父親講,每次見到中山先生,祖父至少要捐出幾萬塊錢。”
南洋華僑不但在經濟上資助革命,而且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其中。莊耿康說,黃花崗72位烈士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僑華人占了近30位,其中多位烈士來自檳城。
1910年12月20日,孫中山在檳城創設檳城第一份華文報紙《光華日報》,取名“光華”,意為光復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