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市68萬地名“家譜”不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31 10:52:32


 
  地名“家譜”將向公眾開放

  此次地名普查由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等十餘家單位實施,普查時間從2015年10月正式全面開始到2018年6月完成成果上報國家,普查範圍是北京市行政轄區,內容分為自然地理實體和人文地理實體兩個門類,包括行政區域,非行政區域,群眾自治組織,居民點,交通運輸設施,水利、電力、通信設施,紀念地、旅遊景點,建築物,單位,陸地水系,陸地地形等11大類地名。

  據了解,地名普查結束之後,將結合調查結果,對不規範地名進行梳理匯總,提出擬清理整治的不規範地名建議名單,同時對於能反映北京歷史文化的地名也進行全面梳理,形成地名保護名錄。未來,這些整理好的普查成果還將通過各種途徑向普通市民開放,供更多城市地理歷史愛好者查詢使用。

  地名案例

  楊梅竹斜街16號

  原貌:安徽和含會館 現狀:居民大雜院

  楊梅竹斜街位於大栅欄西北,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胡同,號稱“前門最有文化的胡同”,這裡有一間不起眼的大雜院,即楊梅竹斜街16號。這裡曾是安徽和含會館,不過如今的院子裡,只剩下一條僅夠一個人側身的過道。

  北京測繪院地名普查一室的主任姜青香全程參與了西城區所有地名條目數據的前期搜集工作,“和含會館”就是她和同事在翻看宣武區地方志和一些記錄北京會館信息的書籍時發現的。“北京的會館文化很獨特,相當於現在的‘駐京辦事處’,雖然這個會館並不知名,但我們想它記錄了當時北京歷史的發展,所以在前期整理的時候也收錄了這個地名。”姜青香告訴北青報記者,後來信息采集員在實地走訪中發現,如今的楊梅竹斜街16號雖然沒有破落,但是已經全無會館特點,幾經權衡,他們認為“和含會館”在地名普查上價值並不是很大。為了保持地名普查的嚴肅性,他們仍會把該條目作為存疑地名,將徵求相關專家的意見後再做處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