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企海外併購“威脅論”站不住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04 09:46:07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近期,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接連受阻的案例引發了海內外密切關注。例如,日前福建宏芯收購德國愛思強案便遭遇審查危機。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中國對德投資雖增長較快,但總量依然不大,德國一些政府官員和民眾擔憂中國企業赴德投資併購會把德國的技術和工作崗位轉移走是不必要的。對此,專家指出,數據與市場並不支持中企海外併購所謂的“擔憂”“威脅論”,事實上德國國內的不少企業家、經濟界人士也反對政府以此為借口新設投資壁壘。未來,中德雙方對此需要保持理性,不把小問題擴大,通過協商和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最終實現共贏。

  ·“焦慮蔓延”壁壘增多

  針對中國企業收購德國愛思強受阻,近來德國國內議論不斷。日前,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發表文章《中國發展對我們而言是機遇不是威脅》稱,目前如果有中國企業打算收購德國企業,總會波及政界。與此同時,討論的焦點包括關鍵技術是否會從德國流向“遠東”從而造成其國內技術流失這樣的問題。

  此時,一些德國政界人士開始借機推崇保護主義,增設投資壁壘。據德媒報道,德國經濟部正在努力推動歐盟修改法律,強化對外商投資的審查,以便成員國政府在特定情況下阻止非歐盟資本收購本國企業。個別德國政界人士近來也一再強調,中國對外資有所限制,而德國和歐洲是開放經濟體,有必要防止歐洲核心工業利益受到不公平競爭手段的威脅。

  相比於無端猜忌與指責,一些市場現狀與數據或許更能說明事實:相較於美國及歐洲在德投資併購,中國在數量、金額上都不突出,但德方卻只對中企強化審查;截至今年8月,中國對德直接投資累計為78.5億美元,還不到德國對華累計投資額的30%。需要指出的是,本屆中國政府已取消和下放近千項審批權,不久前外資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簡化外資進入中國程序。

  “顯然,這些所謂的‘擔憂’‘威脅論’根本就站不住腳。部分中企海外併購的確開始走向中高端,並涉及到一些技術層面的併購,但這些併購涉及的更多只是一些對我們而言相對先進的技術,而完全沒有涉及到德國的關鍵、核心技術。其實,真正涉及安全、核心利益的技術德國本身已早有限制,也是買不來的,自然也就談不上威脅他們的核心工業利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