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廖誌汶:讓台灣的農村成為全世界最酷的地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08 00:44:42


廖誌汶應光華新聞中心的邀請,在“農食論壇”擔任主講人。(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 張爽)“幸福果食”創辦人廖誌汶曾經是一名吉他手和音樂製作人,在都市生活幾年後,他對喧囂繁雜的生活逐漸感到厭倦,毅然決定回到存放在心中已久的故鄉,創辦了以行銷、品牌、商業模式等方式來創造農村與土地的新價值的“幸福果實”。

  廖誌汶日前應光華新聞中心的邀請,在“農食論壇”擔任主講人,並舉辦兩場“稻田里的餐桌計劃 x 薄扶林村的餐桌”活動,與香港聽眾一起分享鄉村和農田的美。

  廖誌汶是宜蘭三星鄉農家子弟,但當他從都市回到鄉村,卻發現農村還在,農業不見了。“我回去種田,卻發現不能養活自己。”

  如何重新挖掘農村的價值?廖誌汶思索良久,後來他發現,都市人對農業的想象是零,不知道吃的東西是哪裡來的,甚至沒有見過種在田里的蔥。一個念頭在他的腦海中慢慢成了型:可以透過行銷、品牌、商業模式的建立,導引更多人回到農村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來創造農村與土地的新價值。

  於是從四年前開始,廖誌汶在台灣不同的鄉鎮,舉辦了三百多場農業的活動。他曾組織都市中人跨年夜在田里吃麻辣火鍋,也曾帶一團一團的人在週末到農村廢棄房屋的牆壁上用粉筆塗鴉。

  都市人習慣了用看演唱會、看電視、放煙花的方式來度過跨年夜,“跨年夜在田里吃麻辣火鍋”的想法讓他們感到新奇不已。廖誌汶說,新年時節台灣的葉類蔬菜最多,關閉掉屬於現代的聲光電,在田里吃的酣暢淋漓,比看煙火更加有趣。

  這次來到香港,廖誌汶與香港島唯一的傳統聚落—薄扶林村合作,舉辦屬於香港本地的餐桌活動,運用香港在地食材,創造出台港跨界料理的新風味。廖誌汶希望參與者在體驗過程中,更深刻了解香港生活與文化。

  廖誌汶對“幸福果實”還有更高的期待。他發現傳統文化的價值並沒有得到現代人的重視,比如很多中國人只過萬聖節而從不過中元節。廖誌汶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文化認知太淺的表現,“我希望通過農村來改變這個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