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球最大天文館在上海開工 2020年建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08 12:26:30


上海天文館夜景效果圖。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

  據介紹,上海天文館是本市“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重要科普基礎設施,建成後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構成“三館合一”格局。上海科技館負責人表示,將把上海天文館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天文館,通過豐富的展示內容、先進的展示手段,為公眾“塑造完整的宇宙觀”。

  實現近半個世紀的夢想

  上海天文館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環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米,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魔力太陽塔、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台、餐廳等附屬建築,土建投資約5.28億元。

  “在上海建一座天文館,是許多科學家、天文愛好者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夢想。”上海科技館副館長、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顧慶生說。上世紀70年代,幾位老一輩科學家就呼籲建造上海天文館。2010年,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葉叔華院士致信市領導,認為深空探測是本世紀各國科技競爭的重要“賽場”,興建天文館,能夠激發青少年對天文學的興趣,為我國深空探測培養後備人才。這封信得到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經過多次論證,上海天文館項目於2014年初獲得市發改委立項;2015年9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覆;今年7月,初步設計方案及概算獲得批覆。

  該館建成後,將成為繼北京天文館之後,中國大陸的第二座綜合性天文館。之所以選址臨港,是因為那裡光污染較少,是上海天文觀測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建成開放後,還能拉動臨港新城的人氣。

  BIM技術解決建築難點

  上海天文館建築由美國意艾德建築事務所和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院聯合設計,含有許多天文元素。主體建築中,3個明顯的圓形構成“三體”結構;橢圓形的建築形態象徵天體運行軌道,與3個“天體”一同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暗示“萬有引力”這一塑造宇宙面貌的神奇自然力。主體建築還包含“圓洞天窗”“倒置穹頂”“球幕光環”等特色設計,令建築好似一台天文儀器。主體建築外的景觀區域,設計了4條非同心圓的步道,它們向外延伸,象徵星系的旋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