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房產開發商規避明碼標價貓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2 14:30:47


 

  今年9月以後,北京、天津等多地出台關於樓市調控政策,很多城市進一步明確規定,商品房實際銷售價格不得高於申報價格,如需調高必須重新申報價格備案。

  今年10月初,上海和石家莊等城市還對涉嫌未經備案就擅自調價的開發商立案調查。

  “此次對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的專項檢查,實際上與此前的限購、限貸政策收緊的思路是一致的,即從多方面規範市場交易,進而抑制資產泡沫。”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過去很多房企的商品房銷售報價比較隨意,尤其是在行情較好的情況下,部分房企存在隨意漲價的現象,這會使得此類住房交易市場比較混亂,進而加大購房者的購房成本。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行為也會加劇購房者與房企之間的矛盾。因此,此次專項檢查非常有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中旬,住建部在《關於規範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行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對房企的9種不正當經營行為依法嚴厲查處,其中便包括捂盤惜售或散布漲價信息、沒有對每套房明碼標價、銷售現場臨時提價等。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宣布的針對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的專項檢查,與上述住建部10月份的文件是一脈相承的。

  開發商玩各種價格貓膩

  “我去年年初在北京市通州區看房時,就向銷售人員提出看價格公示表,但銷售人員不給看。你問哪套房,她才告訴你哪套房的價格。”韓曉玲說,如果不是記者告知有備案制這一事實,普通購房者根本不了解,很容易被開發商牽著鼻子走。

  據嚴躍進介紹,在房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房企銷售商品房最明顯的一個營銷手段就是一房兩價。

  “換句話說,如果第一個購房者按照每平方米兩萬元的報價認購某住房,但沒有簽約,而第二個購房者願意按2.2萬元每平方米的價格認購,第一個購房者就會被告知已經沒有住房,即便他是第一個提出要認購此類住房的。”嚴躍進說,這會使得購房者不明不白地發現根本買不到住房,這其實也是沒有明碼標價所導致的。

  在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的印象中,赤裸裸的違反明碼標價規定的行為肯定是有的,“比如說買房子必須要購買車庫或者其他配套產品,這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的違法行為,其原因還是現在的市場比較旺盛”。

  此外,據房產專家陳寶存透露,開發商常用的規避明碼標價的手段還有兩種:一是“價外價”,另一種是高開低賣。

  何為“價外價”?陳寶存舉了個例子,假如一個樓盤備案價是3萬元每平方米,開發商覺得備案價低了,又沒有到監管部門規定的可以調價的日子,開發商就向客戶硬加價,加到3.5萬元每平方米。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房地產市場比較火的地方。開發商硬加價,連發票都不給開。”陳寶存說,在這種情況下,網簽價還是3萬元每平方米,政府部門統計的房價雖沒有上漲,但市場上的房價實際上還是上漲了。

  房產律師周寧告訴記者,開發商之前的做法是,在商品房銷售合同之外,再簽一個補充協議,以加收裝修款的形式加價,但是現在很多地方明令禁止通過這種方式加價,所以就有了硬加價的做法。

  關於高開低賣,周寧是這樣解釋的:有開發商將商品房備案價格定得遠高於銷售價,而二者之間的價差就是開發商坐地起價的空間,這是因為此前很多地方並沒有明確的備案標準,基本是開發商申請備案價是多少就是多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