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召開 總基調或仍是穩中求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9 12:12:37


 

  圍繞“三個一批”的國企市場化兼並重組全面加速。近日,隨著中國恒天集團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重組拉開帷幕,央企數量年內降至百家已近在咫尺。

  李錦認為,當前央企重組遵循兩大思路:其一,以“一帶一路”戰略為推手,力促優勢企業之間的重組,目的是做大做強,增強全球競爭力,比如南北車合併;其二,以過剩產能行業為主的重組,其主要推手是供給側改革,這種重組是以結構調整為主,重點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在“大企業時代”發展背景下,央企在2020年組合成80家左右有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公司將極有可能出現。

  平安證券認為,國企改革與供給側改革的重叠面正在逐步加大。在去產能、去杠杆與降成本“三劍出擊”背景下,產能過剩領域央企兼並重組在未來尚有很大空間。在綜合考慮行業集中度、政府規劃、產業動態、現有央企等因素後,未來五大產能過剩領域央企兼並前景的排序為:鋼鐵>煤炭>電解鋁>水泥>船舶製造。建議關注三條主線:其一,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尤其是城市群建設的地方國企和製造升級規劃的龍頭央企;其二,做強央企,中糧、國投和軍工類優質央企殼資源;其三,做大地方國企,改革進度快、資產體量大且國資質量優的上海及重慶地區國企改革概念股。

  機構:結構性改革加快增長動能切換

  劉國鋒

  “應抓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帶來的投資機會。”有機構人士在展望四季度宏觀政策熱點時表示,2017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依然是穩定經濟增長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計“三去一降一補”仍將會成為此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未來,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有望加快經濟增長動能切換。

  看好穩增長和供給側改革

  多家機構認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確多方面導向,包括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切換,化解經濟金融風險,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等。而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增長新動能有望加快培育和崛起。

  愛建證券分析師吳正武指出,2017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依然是穩定經濟增長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外需不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需政府採取財政、貨幣等政策適度擴大內需,將中國經濟增速穩定在6.5%附近。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要繼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和去杠杆是必經之坎。執行穩定經濟增長政策要充分考慮到不能妨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同時,降成本和補短板是中國轉向新的、可持續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降成本的出路在於提高勞動生產力,而不是轉移成本,補短板主要是彌補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現代服務、基礎設施、扶貧脫貧、農產品供給等。預計這些有望繼續成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內容。

  另有機構表示,從宏觀經濟角度,建議抓住會議召開帶來的市場熱點,主要包括穩定經濟增長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行業和領域機會,以及結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關注有關農業生產資料、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流通等行業投資機會。

  新舊動能切換料加快

  “新的產業在大幅加快形成,舊的產業不太順暢,這是當前面對的一個較大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17日指出,現在的增長出現減速根本性問題是新舊產業更替,過去舊的產業很好,現在卻沒有競爭力,新的產業還在培養,歸根到底要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幫助新的產業增長,支持舊的產業退出。

  對於下一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宏觀調控和經濟改革的側重點從需求側轉到供給側,意味著從側重於政府調控轉向側重於市場調控。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時,要靠市場機制,要靠企業。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17日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通過創新推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才可能實現“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增長目標。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方面要靠創新驅動,另一方面需供給側來推動。據介紹,從需求結構變動角度來看,更加需要市場化制度環境,政府應通過改革減少准入壁壘、行政壟斷等,使企業家能更便利地組合配置各種要素。

  (來源:中國證券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