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富權:文總奪權鬥爭要害是推動文化“台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9:48:14


 
  實際上,在“中華文化總會”及其前身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成立的那一天開始,就是為了維護中華文化。當時,中國大陸正在鬧“文化大革命”,台灣當局為了維護傳統中華文化,發揚革命精神,與“文化大革命”運動分庭抗禮,以顯示台灣當局才是正統中華文化的代表,而發起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並成立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還規定每年十一月十二日孫中山先生誕辰日為“中華文化復興節”。該會的首任會長為蔣介石,並在他的督導下,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輕一代普及學術精華,前後出版大量中國古籍書目,像《周易今注今譯》、《老子今注今譯》、《詩經今注今譯》、《孟子今注今譯》、《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鑒》等,使其文字顯明易懂化,讓普通民眾能讀得懂,以普及中華傳統文化。

  但陳水扁上台並接任會長後,隨著他在政治上推動“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及“終結《國統綱領》,廢除‘國統會’”,以及“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台獨”分裂活動,將該會該名為“國家文化總會”,強調了“正常國家”的意涵。

  馬英九上台後,接任會長,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將帶有“兩國論”色彩的“國家”二字刪去,再次改名為“中華文化總會”。並考慮到自己的身份不便到大陸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就禮請當時已經沒有任何公職身份的劉兆玄出任會長。為實現馬英九“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文化政策,以解決兩岸語言用字的差異,劉兆玄提出“中華語文知識庫”計劃,由兩岸同時運用雲端技術編寫,讓知識庫超越原本辭典框架,內容涵蓋詞庫檢索、漢字藝術、漢字數位學習等單元,先後出版了《兩岸常用詞典》,及《中華語文大辭典》。後者全書共收錄十萬零一千七百三十九條字詞,內容包含兩岸具當代性、差異性的詞語,反映兩岸用法異同,以方便兩岸交流和一般民眾使用。

  倘蔡英文出任該會會長,說不好又將會去掉其“中華”兩字,重新使用“國家”二字,甚至是乾脆改為“台灣”二字。以紀念並弘揚自己親自擬制的“特殊兩國論”,或固化民進黨現在流行正夯的“台灣是能國家”。從此。就利用該會作為宣揚台灣本土文化,甚至是“台獨”文化”的基地。

  除了之外,這次“中華文化總會”的奪權鬥爭,還蘊含著“馬王政爭”的延續。因為連署要求劉兆玄“辭職”信函的十二名行政、諮詢委員中,赫然有王金平的名字。眾所周知,劉兆玄是馬英九的老友,一直為馬英九出謀獻策,包括二零零五年縣市長選舉時,馬英九祭出“縣市長不過半就辭黨主席職”的奇招,據說就是劉兆玄先想出的點子。果然,馬英九的支持者們擔心他將會喪失國民黨主席,而讓王金平“冷手拾個熱煎堆”,因而踴躍投票,促使國民黨大勝,為兩年多後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進一步打好組織基礎。因此,馬英九上台後的首任“行政院長”,就是劉兆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