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青年學生在持有“中華文化”認同的同時,也不放棄本土文化認同,要求在“國民”教育中本土文化教育與中華文化教育並舉。在2013年針對全台民眾的抽樣調查中,贊同在國民教育中加強中華文化教育的比例高達70.9%,反之不同意比例為20.7%,贊同加強台灣本土文化教育的比例也高達79.7%,反之不同意的比例為14.8%。相較於2013年的全台調查,2016年針對青年學生的調查顯示,贊同加強中華文化教育的比例雖超過半數(58%),但低於2013年贊同比例,且不贊同比例(41.6%)明顯高於2013年比例;贊同加強台灣本土文化教育的比例(87.6%)也高於2013年比例。
若將文化民族主義題項交叉,表示要同時加強中華文化教育與台灣本土文化教育的總比重超過半數(55.7%),即便是堅持台灣本土文化教育的學生中的多數依舊重視中華文化教育(63.4%)。而加強中華文化教育與加強台灣本土文化教育兩個變量的相關係數為0.272,對相關係數的雙側P值小於0.01,可知越主張加強台灣本土文化教育的學生,同時也越會重視中華文化教育,這表明在台灣青年學生群體,認為中華文化與台灣本土文化教育可以並行不悖、相互包容。這一點值得特別注意和進一步探討。
青年學生群體對“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依舊保持較高的接受認可度,即多數青年學生在民族與文化意義上未否認“中國(人)”認同,對“中華文化”的接受認可稍高於“中華民族”,這也是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未來和平統一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青年學生在持有“中華”認同的同時,也不放棄本土認同,要求在“國民”教育中本土文化教育與中華文化教育並舉。
另外數據說明,學生群體在是否擴大兩岸交流、未來是否去大陸工作創業、兩岸協商是否延用九二共識等議題上立場差異明顯,整體上傾向中國認同與雙重認同群體更持積極性立場,維持現狀群體次之,也間接表明較之其他老輩世代,年輕世代更具有實用主義態度,此外也表明在新形勢下,大陸方面應將培育台灣同胞的雙重政治認同作為努力目標。此外,各認同群體均會將兩岸經濟密切與島內貧富差距擴大聯繫起來,而這也與台灣民眾的整體判斷基本一致。這從側面反映出,台灣深嵌入全球經濟體系且經貿高度依賴大陸,全球化資本主義擴張引發的分配惡化問題隨經濟增長減緩而加劇,兩岸經貿往來刺激了台灣民眾對貧富差距與階級不平等惡化的焦慮與不滿。
兩岸因內戰與國際格局長期分治,雖兩岸的民族、文化認同高度重叠,但台灣地域性文化及族群認同與政治上的“一中”國家認同存有錯節和差距,已然對未來兩岸統一提出挑戰。一方面,在關鍵性的兩岸“公民”政治認同上,大陸尚有較大努力空間,即通過制度建設等“反求諸己”方式,建構並提升民眾對“中國”的公民認同;另一方面,台灣本土文化本來就是沿著中國傳統文化軸線發展起來的,只要中華文化具有更強的創新、包容、吸納能力,則台灣難以支撐或發展出不同於中華文化的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