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故宮修繕工程被叫停背後:包工頭找廉價民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11 11:24:23


 

   這些體制機制上的問題,讓故宮失去了一代一代的施工隊伍,也造成了今天修繕的困惑。“如果用這種方法修,修一棟會壞一棟。我們沒法負這個歷史責任。”單霽翔說。

  從修復到研究性保護

   故宮修繕工程的轉機在2015年11月全國政協召開的雙周協商座談會,單霽翔在會上用八分鐘時間幾乎“哭訴”著指出了剛才的幾個問題。會後,他寫報告呈交給全國政協領導,得到其批示,“故宮的事要特事特辦。”自此,故宮的修復開始重新運作,不再視為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護項目。

   單霽翔以養心殿為例介紹了此後修繕的變化——養心殿雖然體量不大,但是個充滿故事的地方。自雍正皇帝後,八位皇帝在這裡居住。前朝後寢,前面是軍機處,後面是養心殿。旁邊東暖閣就是垂簾聽政的地方。殿內有1980件皇帝身邊的文物,都是故宮頂級的文物,從未離開過養心殿,亟待修繕。

   不過,修繕前,故宮邀請各個部門的學者先花兩年時間進行研究,學者們共上報了36個科研課題,最後經過學術委員會的審定,確定了其中的33個。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的勘察,找到每一個文物的病害,再開始進行修繕。

   過去的養心殿是開放30%的面積,觀眾參觀只能隔著玻璃窗,不得入內。“特別是到了冬天,觀眾在窗上哈一口氣,再用手一抹,我們看著真心痛,這不叫博物館。”單霽翔說。新方案在修好建築的同時改善室內環境,將開放90%的面積。

   列為研究性保護項目之後,過去一年半就能修完的養心殿,現在要花四年半才能修完。這期間怎樣滿足觀眾的需求?那就是到外面展出。比如現在在首都博物館舉辦“走進養心殿”展覽;此外,故宮博物院將養心殿做成了一個完整的展覽,將於明年6月28日,在香港進行展示。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