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近日,歐洲央行在今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宣布將繼續維持零利率,同時在購債計劃上採取“一加一減”做法:一是將原定於明年3月份到期的購債計劃延長至明年12月份;二是自明年4月份起將當前的月資產購買規模縮減至600億歐元。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會後的表態頗有折中之意,從側面反映了歐洲央行面對當前錯綜複雜形勢的糾結心態。
此間業界分析認為,歐洲央行的這一決定向投資者表明,2017年的歐元區市場依然是“希望與挑戰”並存,“希望”已經看見,但“挑戰”尚難預估。
今年以來歐元區經濟復甦勢頭良好。根據英國市場研究機構馬基特集團的數據,11月份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較10月份上升了0.8,達到了今年最高水平54.1,顯示歐元區經濟極有可能在今年四季度繼續加速增長。根據歐盟委員會預估報告,今年歐元區將有19國GDP增長水平達到1.7%,已經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此外,歐元區通脹率在經歷了年初的頽勢後,下半年穩中有升,雖距2%的通脹目標仍有明顯差距,但卻進一步向市場釋放了經濟擴張信號。
德拉吉在會後坦言,此次會議並未討論將購債規模降至零的可能性。此外,歐洲央行在“必要情況下”仍有可能再次擴大購債計劃。外界認為,德拉吉這一表態是歐洲央行對未來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缺乏“底氣”的表現。
其實,歐洲央行一直擔心,政治不確定性將導致全球金融風險上升。在英國脫歐公投後,新“德法意”軸心曾被歐盟機構寄予厚望,但從目前來看,這一“軸心”成型尚需時日。在此次貨幣政策會議舉行前數日,意大利總理倫齊的憲法改革主張被全民公投否決,意大利不僅在明年面臨著國內政治洗牌的壓力,還被其銀行業存在的高風險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讓整個歐元區都為其捏把汗;法德兩國明年將舉行大選,這兩個歐盟大國除了要避免被極右政黨與民粹思潮綁架,還得以身作則,繼續堅持推行國內結構性改革,困難重重。
歐洲當地輿論認為,現實留給歐洲央行調整貨幣政策的發揮空間已經愈發有限,QE的效果對於當前歐洲經濟形勢的影響已經不再明顯,倒是銀行、儲戶、保險業正在面臨不斷上升的風險。德國央行近日就批評歐洲央行延長債務購買期限的做法是“逾越自身職權範圍,變相資助政府預算”。德國媒體認為,新一輪QE是在向南歐國家“發送錯誤信號”,新計劃或使意大利、西班牙這樣的國家懈怠於結構性改革進程,最終的埋單人將依然是德國。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