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時報:聽見張忠謀與王文潮的警語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2 09:41:11


 
  新加坡製造業比重已從早年的11%增至17%以上;當台灣把石化視為高汙染、低價值產業,拚命往外推時,新加坡卻能耗費10年填海造陸,打造出自己的石化專區,吸引全球石化龍頭前往設廠,更諷刺的是連台灣的石化業者也落腳在此。香港在80年代製造業比重仍有23%,但現在已降到2%不到,港府與民間學者為此呼籲推動“再工業化”。若認為台灣要朝向“創新經濟”發展,因而忽略原有製造業的重要性,甚至對被認為老舊、汙染、非屬創新經濟的傳統產業,有意無意間欲去之而後快,更是毀棄台灣產業乃至經濟基石而不自知。 

  蔡政府不會承認政策對製造業不友善,不過,友善與否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執政半年多,引發勞資衝突升高及全面倒向環保與公民團體的政策、意識型態的廢核引發可能的供電危機、地方政府獨行其事卻無能排除、緊縮的兩岸經貿等,所有政策都難讓業者感受到政府的支持與善意。王文潮會用“台灣在趕走製造業”這種字眼,當非無的放矢,更是沉痛的表白;連被認為受蔡英文與朝野尊重禮遇的張忠謀,都要發出要政府“不要忘記既有產業重要性”的警語,業者的感受如何由此可知。 

  新政府提出了“五加二產業政策”,所有產業的重心皆以此為核心;但對既存產業不僅輕忽、置之不理不理,甚至多方打擊。坦白說,蔡政府的“五加二”其實爭議頗多,是否能成功更大有疑問;即使未來能有成果,亦不可能在此3、5年內見到。但眼前所見的是,扮演台灣經濟基石的製造業,在民進黨政府的政策下,已根基動搖。蔡政府萬勿為遠眺天邊彩霞而踩爛腳下玫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