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時報:起訴翁啟惠後真正該面對的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5 09:53:00


 
  但由浩鼎案可看出,雖然島內早有《科學技術基本法》、《生技條例》等法令,甚至“中研院”也訂有《研究人員技轉回饋金收取辦法》等各種內規,但規範不夠嚴謹,讓主其事者易有謀取不當利益之空間與動機。經過此案後政府當思全面檢討與修改相關法令與規範,否則未來類似不當謀利案例可能層出不窮;萬一機構與研究人員怯於法令不夠明確,稍有不慎可能司法上身,寧可把技術與研究成果束之高閣亦不願技轉,兩者皆非國家社會之福。 

  浩鼎新藥去年2月解盲失敗,引發股價大幅下挫,市值蒸發數百億,投資人哀鴻遍野,其間同時出現浩鼎高階主管事前賣股規避損失等情事。在此之前,也發生過另一家生技公司基亞因臨床試驗不如預期,導致股價大跌、散戶成為祭品之情事。在經過這些近乎“坑殺散戶”的事件後,政府對生技產業的掛牌上市標準當有所檢討與調整。 

  生技是近10多年政府全力扶植的產業,扁政府時期,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支持並協助通過了《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讓生技企業能排除原本對上市企業的營收、獲利等規範,而更容易掛牌上市以募集資金,但至今其後遺症已明顯可見。 

  根據國際統計,生技產業的新藥從臨床一期到能成功得到核准通過,商業化並上市者,比例大概只有1成,癌症藥物因機制複雜,成功率更只有6%左右;而生技產業涉及的專業性亦高,非一般散戶投資人有能力判斷,其超過9成失敗率的風險,更非散戶所能承擔。國外少有讓這種專業與風險皆高,且只能“賣夢想”無法賣產品的公司上市,而是盡量把其投資人局限在專業投資機構;即使是法規最寬鬆的美國,其投資者亦是以機構與專業投資人為主。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就說,從浩鼎案這件事來看,台灣現在生技公司沒有產品,股票就可以上架,這是有問題的,很多生技公司只是“把希望賣給大家”,確實是切中時弊。蔡政府的產業政策核心,就是以扶植與獎勵新創事業為主,其中當然包括生技醫療產業。政府應檢討相關的掛牌上市規範,讓尚無產品的新創公司與生技企業的投資者,限於機構與專業投資人,不宜為了方便企業募資而大開方便之門,平添股市亂象並導致散戶風險過高。 

  浩鼎案已進入司法程序,政府不宜涉入,但對其引發的法令、規範、乃至市場面的問題,則應盡快檢討修改,否則未來政府獎勵新創與生技醫療產業政策,將引發更多爭議與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