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窮窩窩,脫貧有了新盼頭”
“住進了新房,現在家裡養了蜜蜂、豬,還承包了幾畝蓮藕,一年下來,賺錢不比外出打工少,只要肯幹活,脫貧沒問題!”40多歲樸實憨厚的秦巴山區漢子張玉和,說起搬遷建新房,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原來,作為搬遷貧困戶張玉和家中有4口人,按照建房標準,可以建設100平方米。“沒有公攤,住起來不比城裡差,寬敞明亮。”
張玉和家住湖北十堰市竹溪縣東橋村,這裡是典型的秦巴山區“窮窩窩”。個人文化程度不高,打工賺不到錢,家中還有兩個孩子讀書,老婆又有病,一家人一直住在三間土坯危房,“以前想想建房就犯愁,人也沒有了幹勁,看不到盼頭。”
如今,村裡統一選址,將原來偏遠分散的37戶貧困戶集中安置到村中心地帶,每戶都有產業脫貧的“小目標”,有幹部對接幫扶。
“建自家的房子,一天還賺了一百塊錢。”令張玉和等貧困戶沒有想到的是,當地黨委政府為了保障搬遷安置點的房屋質量,除了請專業監理外,還讓搬遷戶參與到新房建設中來。
“房子在動工前就分好了,搬遷戶在工地幹活掙錢的同時,發現房子哪兒有問題,施工方就整改哪兒,直到群眾滿意。”十堰市扶貧辦主任彭文軍說,“建成後逐棟驗收。”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
“湖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始終貫穿一個理念,那就是‘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肖安民說。
在黃岡市蘄春縣,當地強化產業扶貧理念,使搬遷戶在產業鏈上實現增收。當地引進一家蘄艾公司,為每個安置點配建300至2000畝蘄艾基地,落實到搬遷戶,每戶年收入增收超3000元。隨州市在全市126個集中安置點統一配建100至300KW光伏電站,發電收入打入搬遷戶“一卡通”,戶均年收入增收可超4000元。
十堰市房縣縣委書記蔡賢忠告訴記者,由於山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當地鼓勵引導有意願、有發展能力的偏遠貧困戶進城進鎮,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過改善貧困戶的生活、發展環境,拓寬貧困戶就業發展領域,讓貧困戶享受同等社會公共服務,防止搬遷貧困戶出現“住上新房子,過著苦日子”現象。
“規劃聚焦脫貧、選點聚焦脫貧、安置方式聚焦脫貧、建設過程中謀劃脫貧。”肖安民說,只有堅持脫貧導向,才能實現“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如今,湖北各地的易地扶貧搬遷在規劃選址前充分考慮產業、就業、樂業,實行向中心村、集鎮、產業園區、生態旅遊區、縣城區靠近的“五靠近”選址安置方式。
“今年完成4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力爭到2019年全面完成33.82萬戶、94.98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湖北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說,今年湖北將進一步加大搬遷力度,優化搬遷安置方式。“更加充分考慮後續產業扶貧結合問題,讓每一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