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結合近期MLF到期情況,央行24日對22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455億元,其中6個月1385億元、1年期107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95%、3.1%,較上期上升10BP。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這是MLF操作歷史上的首次上調利率,也是近六年以來政策利率首次上調,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已經由數量型轉為價格型。
除下午的MLF續作外,央行周二還進行1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和100億28天期逆回購的公開市場操作。由於當日公開市場有1100億逆回購到期,因此當日淨回籠900億,連續兩日淨回籠。此外央行對14天和28天逆回購需求進行詢量。
對此,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近期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應對資金季節性緊張的局面,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總體穩定。周二央行再次開展6個月和1年期的MLF操作,可以一定程度緩解春節後資金到期的壓力,繼續保持流動性穩定。“這一舉動除了提示個別金融機構要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防範流動性風險外,也有助於促使金融機構實現降杠杆的目的。”溫彬認為。
事實上,近來央行在操作上,一方面意在對衝到期的MLF,另一方面緩解節後到期壓力。上一次操作發生在1月13日,央行開展MLF操作共3055億元,其中6個月1230億元、1年期1825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85%、3.0%。從到期情況看,2017年1月13日,央行進行1230億元6個月MLF操作,1825億元1年期MLF操作。不過,上周央行連續三期MLF到期並未續作。
“2月15日、2月19日將有1515億元、535億元1年期MLF到期。特別是考慮到春節後還有約1.5萬億公開市場操作到期,因此可以看出央行此次開展MLF操作是有意保持春節前後流動性穩定,緩解節後到期壓力。”對此,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表示。
不過,讓業界更為關注的是,央行此次除續作2455億MLF外,在中標利率方面,6個月和1年期產品較上期分別上升10BP。這是MLF操作歷史上的首次上調利率,也是近六年以來政策利率首次上調。從MLF操作利率的歷史調整情況來看,2016年1月19日,央行將3個月和1年期利率下調至2.75%、3.25%,1月21日將6個月期下調至3%,2月19日再次將6個月和1年期分別下調至2.85%、3%。此後,利率保持不變。
對此,明明則認為,MLF操作利率正逐漸成為政策目標利率。“以往我們的中長期利率基準以存貸款利率為標尺,但在存貸款利率放開之後,對於中長期利率是缺失政策基準的,因此需要重新確立一個新的政策利率作為基準。”明明表示,從政策利率的“三性”要求來看——有效性、穩定性、可控性,1年期MLF操作利率符合幾方面要求。在1年期目標利率明確的條件下,央行會進一步通過量價分離、縮短放長等非典型緊縮貨幣政策操作,增加中長期MLF操作的規模來加強對中長期利率引導。
而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則表示,這是2014年以來央行首次上調某一利率水平,也是一次遲來的貨幣市場加息。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已經由數量型轉為價格型,價格信號的指示意義遠超數量信號。“央行貨幣政策變化始於2016年8月末,央行開始提高貨幣市場的利率中樞和波動性,但是央行沒有明確提高任何一個政策利率(包括存貸款基準利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SLF利率等),體現為在貨幣市場隱性加息。這次則是從寬鬆周期到收緊周期,從隱性逐漸走向顯性。”鄧海清分析。
對於未來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鄧海清認為央行大概率會上調,符合“貨幣市場隱性加息”到“MLF利率上調”再到“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上調”的路徑,即逐漸從隱性收緊到顯性收緊,這將對債券市場造成長期壓力。
實際上,受MLF續作影響,周二中國國債期貨尾盤跳水,10年期國債期貨15分鐘內由漲跌持平轉為下跌0.4%。截至尾盤,10年期國債期貨擴大跌幅,T1706現跌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