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春節時間”成為“世界時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7 10:38:58


  中評社香港1月27日電/對世界而言,春節正從樂一樂的新鮮事兒,逐漸變成一種文化形態、一種生活方式,激發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感知中國文化的願望

  “萬水千山,哪怕在地球的頂端也要趕回來。”

  人民日報報道,這是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春節》中的一句解說詞。這部近期成功刷屏的紀錄片中,老外主持人走訪中國各個角落,從哈爾濱到香港,從通都大邑到偏遠小城,介紹各色春節傳統,體驗不同年俗,只為讓世界走近這場“全球最大的盛典”。

  曾幾何時,春節是華人專屬的文化標識。今天,當中國與世界的“近身接觸”越來越頻繁,春節在十幾個國家成為法定節假日,各國商家競相將春節促銷作為“保留曲目”,出境游的中國人也時不時聽到各種外國口音的“新年快樂”。人們不禁要問,中國年為什麼越來越有國際範兒?

  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今天的世界變小了,心靈的交匯就變多了。在世界的解讀中,春節背後是“和合為貴”“萬象更新”“團圓和睦”等價值追求,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能溫暖現代社會每一個人的心。紀錄片《中國春節》中,零下30攝氏度環境下用冰雪修建“長城”的中國人,北京新發地菜市場售賣年貨的中國人,香港黃大仙祠為新年祈福的中國人……每一個人的故事背後都是中國特色的家庭觀、人生觀。

  同強調個體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國文化顯然更加注重家庭概念,春節永遠和“回家”聯繫在一起——即使身不能至,心也要和家人在一起。現代社會,全球範圍,“疏離症”好似沒有國界,而春節蘊含的團聚和美主題,卻能慰藉異國他鄉的心靈,傳遞溫暖親切的情愫。現在,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明白中國人從各地跋山涉水、赴一場年度團聚的執著,理解春運回家路上“痛並快樂著”的心情,羨慕一家人圍爐夜話、共享天倫的圓滿。如同加拿大一位國會議員所說,“中國春節總是伴隨著濃濃親情,當然還有熱鬧的鞭炮聲和絢麗的焰火”,春節的內涵,仿佛春風化雨,進入更多人的認知。

  春節在全球範圍越來越熱,也反映出中國日益向世界開放的胸懷。開著門,世界能夠進入中國,中國也才能走向世界。對世界而言,春節正從樂一樂的新鮮事兒,逐漸變成一種文化形態、一種生活方式,激發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感知中國文化的願望。不久前,中國冰糖葫蘆首次登陸俄羅斯聖彼得堡,意外走紅,被最愛甜食的俄羅斯人評為“新年最受歡迎的外國零食”。有網友開玩笑問:“俄羅斯居然沒發明出糖葫蘆,明明什麼條件都具備啊?”答案當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文化通過交流收獲理解與欣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