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展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1 15:52:36


 
  以北京為例,普通門診的掛號費用在10元左右,平均每個病人診療需要花費15分鐘;同樣的15分鐘,男士去理髮店理髮,則至少需要花30塊錢。陽光收入上不去,讓部分醫生不得不訴諸“灰色收入”,導致以藥養醫的問題難以破解。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認為,《意見》中“逐步提高診療、護理、手術等醫療服務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比例”的要求,提高技術性收入比例,不僅將鼓勵醫生深耕醫療業務,更將助力於“醫藥分開”。

  莊一強舉例分析,“醫生比如說他要收入1塊錢,如果從技術收入,直接拿1塊錢就好了。如果從藥品那邊,中間環節多,醫生拿1塊錢,其實別的人分了好多塊錢。如果提高醫生的手藝活,就是他的技術含量,這樣會加強醫生的技術。你行,你提高你的技術水平。提高陽光收入,再嚴厲打擊黑色收入,這樣大部分醫生我相信他們會願意拿陽光收入。”

  長期以來,“做醫生掙不到錢”的觀念,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選擇這個行業,甚至導致大量基層醫護人員流失。尤其兒科、外科等強度大、難度高的科室,人才匱乏更加嚴重。安徽銅陵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主任袁銀開告訴記者,他們科室目前只有8名兒科醫生,最忙的時候一天門診五、六十號。門診只能安排一個人,人數還是不夠,主任在病房裡經常接門診病人。

  目前,我國每萬名兒童僅有5個兒科醫生,遠低於世界水平。一方面孩子疾病變化較快,不能準確表達病情,無形中增加了醫生的工作量;但兒科醫生的待遇收入卻只有內、外大科室的60%到70%。

  袁銀開告訴記者,“醫學院出來,不願意做兒科醫生的很多。兒科病比較單純,大型的檢查設備甚至不需要,沒有手術治療,收費相對比較低,就靠掛號、注射、打針、床鋪。根據單純醫院現行分配方式,提成獎金就差一點。流失不少人,有的流失到本單位其它科室、行政崗位。經商的也不少,尤其是藥和醫療器械方面。”

  對此,《意見》特別提出,落實公立醫院薪酬的分配自主權。充分體現醫、護、藥等不同崗位差異,向關鍵和緊缺、高風險強度崗位,以及業務骨幹、成績突出的醫務人員傾斜,避免“大鍋飯”。同時,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鄭雪倩認為,將收入與崗位職責密切聯繫,體現知識、技術價值的分配方式,將有效緩解部分領域醫務人才短缺的問題。公立醫院是按照事業單位的工資標準來發放的,有一定的總額限制,即便有結餘它也會受到限制。要改變醫院不能簡單的以科室的收入減去支出分配。讓醫院可以在不同崗位設定不同指標,一定是多勞多得,解決高風險科室沒人去的問題。

  歸根結底,公立醫院還是要姓“公”。這意味著,在建立績效考核與收入分配機制時,必須實施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意見》要求,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將“工作量、服務質量、醫保政策執行情況”等因素納入公立醫院評價體系,與醫院的薪酬總量掛鈎。考核不合格的醫院,將被降低薪酬水平。對醫生的考核也將與薪酬掛鈎,考核指標則包括工作量、技術、醫德醫風等因素。

  在鄭雪倩看來,公立醫院首先要完成政府基本醫療的工作。在這次特別規定薪酬分配的時候,要制定公益性任務完成指標的導向。必須首先做基本醫療的完成,包括預防保健、社區做分級診療。這個指標在公立醫院是非常重要的。

  (來源:央廣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