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泓銘:建適應市場規律基礎性制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9 16:07:08


張泓銘(中評社記者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於3月9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泓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對於房地產市場(樓市)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本人思考建議如下。

  1.10多年來,中國樓市在波動和調控中反覆循環。2000年到2016年,發生6.5個輪次的波動和調控循環,過程都是房價和銷售額急劇上升、社會強烈反應、調控收緊樓市、樓市平穩或偏冷、經濟增長乏力、調控放鬆樓市,然後開始下一輪循環。2016年開始的這一輪還處於前半程中,已經典型地反映了這種波動的特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去年12月新建住宅價格較2015年平均水平上漲10%以上的有23個城市,包括北、上、廣、深和大部分東中部省會城市,最高漲幅49.5%,這是樓市過熱的集中體現。

  2.中國樓市長期波動、調控反覆循環的原因。首先,是長期以來國人對於樓市作用的片面認識,過分依賴它推動經濟財政的增長。如果緊縮調控導致樓市平穩或疲軟,以致於經濟增長不夠理想,就重新加熱樓市,於是樓市陷入下輪循環,這就是樓市長期波動的基本原因。其次,長期以來貨幣供應量過大,而投資市場狹隘,導致貨幣大量流向樓市,不斷推高房價和銷售額,這是樓市長期不正常的關鍵原因。再次,在前面兩個原因的推動下,“房價只升不降”成為民眾牢固預期,導致階段性恐慌式購買,這是樓市長期不正常的心理原因。

  3.穩定樓市穩定房價,是一項緊迫的重大任務。樓市的激烈波動,尤其是房價快速上升,對於經濟社會乃至於全局的破壞作用,如何估計都不會過頭。過分看重它在經濟增長中的短期作用,放縱過熱,其實是飲鴆止渴,加速危機的到來。這是國際上多少慘痛經歷得來的教訓,但還有些人尚未醒來,還企圖依賴加熱房地產這張老方子醫治經濟病。中央對此有著極為清晰的認識,指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不僅僅是對個人和機構說的,更是對地方政府說的。現在,是到了把穩定樓市、穩定房價作為緊迫的重大任務的時候了。

  4.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並非一蹴而就。中央提出需要建立穩定樓市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這是一套完整的體系。這樣一套體系需要各部門的合力,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形勢催人,在這套體系確立之前,有必要尋找一種同整套體系相容的機制,充當即刻可用、長期也可用的調節機制,同綜合施策形成合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