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德國選擇黨為何能異軍突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1 16:08:59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電/ 本月舉行的兩場德國地方選舉中,組建四年的新興黨派———德國選擇黨均成功進入州議會。至此,選擇黨已擁有13個聯邦州議會席位,且多數民調顯示,該黨已超越綠黨、左翼黨和自民黨,成為僅次於基督教聯盟黨和社民黨的德國第三大政黨。無庸置疑,選擇黨已擁有一定的民意基礎,在德國政壇成功立足。

  德國選擇黨的前身是一群經濟學家在2013年2月6日成立的“反歐元團體”。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選擇黨迅速崛起,得到部分精英和民眾的認同與支持。隨著2014年、2015年難民危機愈演愈烈,選擇黨抓住難民問題大做文章,抨擊默克爾政府的難民政策,拋出了反難民、重設邊境管控等政治訴求,民眾支持率不斷攀升。截至今年5月17日,德國選擇黨黨員人數已達到2.6萬名,黨外友人32.2萬名。

  多重面孔讓人難以清晰定位

  上個月,選擇黨在科隆黨代會上確立大選路線,即走“政府反對派”路線。據觀察,選擇黨已全面進入競選模式。為迎戰秋季聯邦大選,選擇黨採取以下策略:

  首先,聯邦董事會成員輪番發聲,矛頭直指傳統政黨。從選擇黨官網的新聞公告數量來看,以5月為例,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選擇黨利用各類話題展開攻勢,發布55條公告,遠超4月同期,對政府的各項決策提出質疑。董事會成員間有一定的話題分工,例如佩特裡專注於歐盟、安全與難民問題,高蘭特把重點放在國防、教育領域,魏德爾則關心經濟、金融和稅收問題。除執政黨之外,左翼、自民黨也是選擇黨攻擊的對象。莫伊滕譴責政府縱容左翼極端分子的暴力行徑,抨擊左翼極端分子是“法西斯”。面對自民黨的回歸,選擇黨處處借機貶低自民黨,把自民黨比作是默克爾的“小跟班”。

  第二,與傳統媒體相比,選擇黨偏好社交媒體。選擇黨聯邦總理候選人高蘭特本就是資深傳媒人,熟諳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的不同。去年11月,巴符州選擇黨黨代會禁止媒體進入會場。傳統媒體只報道負面消息,很少報正面消息,選擇黨直接將傳統媒體拒之門外,然後選擇通過臉書賬號對黨代會進行報道。

  據《明鏡》一位長期跟蹤選擇黨的記者分析,“選擇黨擅長獨自開辟傳播渠道,一開始迫不得已,傳統媒體不給選擇黨機會,只能通過社交媒體吸引民眾、提升人氣。如今,選擇黨反過來利用社交媒體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傳播,且在全國範圍形成相當成熟的傳播策略。”目前,選擇黨在社交媒體上已獲巨大成功,截至2016年11月,選擇黨的臉書賬號擁有30餘萬粉絲,粉絲點贊數量比基民盟和社民黨兩個主流大黨相加的總和還多。

  第三,靈活應變,針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的選戰策略。拿“難民危機”為例,選擇黨在東部的薩安州議會選舉時,持公開排斥和拒絕態度,而在西南部的巴符州及萊法州則對外來移民和難民持批判態度,與聯盟黨的定位較為接近。而且在這兩個州,選擇黨選戰演說詞均避開極端言論,表述克制,但在薩安州,選擇黨的言論極具煽動性,帶有極端色彩。

  可見,選擇黨兼具民族保守、右翼民粹、右翼極端的多重面孔,其間的界限既不明朗也不確定,人們很難將選擇黨簡單定位為極端右翼政黨。反過來講,選擇黨取得的成功也受益於這種不明確的定位,一度使主流政黨束手無策。

  內部極右勢力壯大或加速右傾

  不過,和其他傳統政黨相比,選擇黨畢竟是新興黨派,在發展過程中既受制於客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存在黨建方面的問題,其內部分化嚴重,不同陣營之間的權力鬥爭激烈。他們在理念上也有一定分歧,且存在右翼極端主義傾向。

  首先,在短短四年中,高層領導班子極不穩定,人員關係複雜,權力鬥爭激烈,以盧克為首的經濟自由陣營慘敗於佩特裡和高蘭特代表的右翼民粹陣營。2015年4月,曾擔任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的選擇黨原副主席漢斯—奧拉夫·亨克爾退黨。同年7月,原黨魁盧克教授也宣布退黨。而盧克的支持者魏德爾卻被佩特裡拉攏進右翼民粹陣營。隨後,右翼民粹陣營成為主導選擇黨的領導力量。

  然而,黨代會召開前夕,右翼民粹陣營也出現分歧,佩特裡和高蘭特二人在迎戰秋季大選的戰略和定位上意見不合。佩特裡野心膨脹,認為選擇黨的目標不僅僅是進入議會,而是希望選擇黨做好作為執政聯盟黨的準備,要求回歸“現實政治”路線。高蘭特持反對意見,堅持走徹底的“政府反對派”路線。

  其次,選擇黨內部極端右翼勢力日益壯大,存在急速向右的危險。目前領導班子基本都發表過具有極端色彩的攻擊性言論。選擇黨之前一直拒絕和右翼極端運動組織“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PEGIDA)建立聯繫。然而,如今離大選只剩四個多月,選擇黨為壯大勢力,首次公開表示要與該運動組織並肩作戰。可見,選擇黨有加快向右的可能。
  (來源:文匯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