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岸青年文化認同 林毅夫妻子陳雲英開講!
http://www.CRNTT.com   2017-07-04 00:30:14


陳雲英來到清華園給兩岸青年開講。(中評社 李娜攝)
 
  陳雲英說到1983年,那時她30歲,“我決定離開台灣去美國深造,我爸爸有兩個不同意,一是你婚都結了,你出去幹什麼。二是兩個孩子都生了,你去美國幹什麼。”但是她還是非常堅持,前往美國讀了碩士、博士,後回到大陸工作,因為博士所讀的特殊教育專業的稀缺性,也是經歷了重重困難,才在大陸站住了腳跟。
 
  在“智慧對話”中,陳雲英先讓大家思考一個題目——“尋找一個不曾遇見的自己”,並給出四個發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何處去?我該怎麼辦?她說希望在座的學生能對這些問題認真思考,“能引導各位前往一個自主領航的人生。”

  隨後,她用三個故事講述了文化心理認同衝突問題。第一個故事,在宜蘭,陳雲英有個朋友很有錢,後來移民去了加拿大,他的兒子在入加拿大籍八年後,出現了很大的文化心理衝突問題,他覺得自己的孩子會崩潰便找到陳雲英。這個孩子心理衝突的表現是,當他和加拿大人在一起,他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就會和加拿大人爭執,當他和中國人在一起時,他又覺得自己是加拿大人。陳雲英給他的答案是,“你必須認一種人,不能認兩種。”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文化心理認同和諧,陳雲英的另一位朋友的孩子去往洛杉磯後,說國語沒有口音,他媽媽也說他非常熱愛中國,他和外國人在一起,總會和別人介紹中國的好,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根”在中國,所以他的生活很和諧,事業也很成功。

  第三個故事,陳雲英播放了一個來北京創業的外國人的視頻短片,這位外國男子自稱“英國貴族”,在南鑼鼓巷的開了家小店,他非常熱愛中國文化,也極力融入中國,短片最後,這位英國男子說“我的創意來自北京,我是新北京人。”

  陳雲英稱,大概有10萬台胞長期生活在北京,她平時出去吃飯會碰到用台語說話的領桌的台灣朋友。她接下來展示了一張“台灣民眾國族認同”調查結果的圖片,上面顯示台灣民眾認同自己屬於“中國人”的比例占58%,認為自己屬於“中華民族”的比例占89%,看到這個數據結果,陳雲英反問現場的青年學生,“你們覺得自己是哪裡人?”不等回答,她很快給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如果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那台灣人就要搬出去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