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溪江家開啟百年兩岸事業 後代盼和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06 00:53:07


「全成」店匾重新回來大溪老街,江家人興奮溢於言表。(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7月6日電(記者 黃文杰)祭祀公業法人桃園市江如洋公管理人江衍勛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全成”商行店匾重回大溪老街,象徵百年風華再造,事實上,江家百年之前,就開啟兩岸貨貿交易往來,光大溪老街就多家店號都是江家,雖然江家現在沒有經商,不過仍衷心期待,兩岸能夠和平發展。
   
  “全成”牌匾原為大溪江全成商行的店匾,根據落款時間“戊申年仲秋”,可知為1908(明治41年)8月,迄今已逾110年,題字者為福建侯官縣人、進士出身的郭曾炘。

  20幾年前,原掛在老街的“全成”店匾,不翼而飛,輾轉由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臺史博)取得。

  去年經過協調爭取,原本爭取原件,不過考量若以原件重新掛回,不易保存,後來以“擬真”方式複製一塊新牌匾贈予江家,上午風光熱鬧舉行揭匾儀式。

  揭匾內心最激動,莫過於江家後代子孫,身為祭祀公業的管理人江衍勛,更是激動說不出話,他認為這面店匾重新燃起江家人的情感,未來更多故事可以在這裡傳述。

  江衍勛說,大溪老街位於和平路與中央路交叉口以西,過去稱“下街”,江家是福仁季的股東之一,擁有今日福仁宮附近部分土地。
 
  嘉慶年間,江世流已在這裡蓋店屋,是下街最早的店屋。

  大溪老街對於許多陸客,特別是自由行陸客,並不陌生,走在百年和平老街,靠近末段,接近福仁宮附近,可以看到“全盛”、“惟珍”、“全裕”等牌樓,都是江家人。
 
  江衍勛告訴中評社,日據時代,江家曾擁有和平路48號的“全昌”、48-1好“KANG”、70號“全盛”、80號“裕成”、82號“惟珍”、84號“全成”、86號“全興”、83號“全裕”、85號“全豐”,也是下街店屋最多的家族之一,“全成”商行事業經營規模龐大,曾擴及大稻埕與基隆港。

  他說,當時“江全成”透過基隆港將台灣產的石炭運到大陸,回程收購大陸的米回台販售,百年就在從事兩岸貿易,也經營米穀雜貨及運販業,江姓家族後來開枝散葉,各行各業影響大溪發展。

  “全成”商號,根據後代所說,江次德曾製酒為業,日據時代江次德長子江序朝,四子江序清之長子江宗盛都曾經營“江全成商行”台北大稻埕本店,
 
  1919年,華麗牌樓立面完成,牌匾的字,以當時的洗石子工法,製作成牌樓面上的“全成”,清代“全成”牌匾直到失竊之前都一直掛在亭仔腳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