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根據你的醫學測評結果和身體素質測評結果,及運動習慣和運動中存在的風險,告訴你怎麼運動,一周動多少次、每次動多久及注意事項。”上周五中午,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體育醫院運動處方門診醫生梁辰向就診者解釋“運動處方”——自6月26日運動處方門診正式對外開放以來,近兩周前來就診的人數“一天大概十多人”,前來就診的多是目的明確的馬拉松愛好者,“三四十歲的較多,來進行賽前風險評估和運動能力測試的。”
“我們跑團里一半人都過來測了。”下午兩點,劉曉站在跑台上,胸前貼著10個藍色的電極片,以監測運動中的心電圖,臉上還固定了呼吸面罩。隨著跑台速度和坡度的變化,他逐漸加快步伐,然後快速跑動起來,劉曉的心電圖變化和實時的能量代謝變化呈現在兩塊液晶顯示屏上,“氧氣在上,二氧化碳在下,近乎1∶1,說明氧氣產生的能量能夠完全滿足機體的代謝,他處於很舒服的運動狀態。”張建紅指著屏幕上兩條平行攀升的線解釋道,作為運動處方門診的醫生,她對慢性病人、運動愛好者運動風險評估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在氧氣已經不能滿足肌體代謝的需要了”,隨著劉曉運動強度的增加,兩條線已經糾纏在一起,慢慢又分離成二氧化碳指標在上,氧氣指標在下的狀況,且較為恒定地保持了平行,此時,測試約14分鐘,“他已經出現平台。”梁辰表示,當前結果已經測試到劉曉運動中的最大攝氧量,她看了眼另一塊屏幕節律規則的心電圖,給出結論“心肺耐力良好,心電圖運動平板實驗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