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 “身臨險境”的心得:
危難中理解祖國的偉大
“聯合國維和行動為和平而生,為和平而存,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途徑。” 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維和峰會並發表講話時指出,維和行動給衝突地區帶去信心,讓當地民眾看到希望。
1990年,中國首次向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派出5名軍事觀察員,拉開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序幕。截至當前,中國在持續27年的海外維和歷程中,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5萬餘人次,先後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今年“八一”前夕,當地時間7月18日,聯南蘇團在瓦烏UN城舉行隆重儀式,授予中國第15批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大隊和第7批醫療隊331名官兵聯合國“和平勛章”,表彰他們在執行維和任務期間的卓越表現。這是聯南蘇團首次以戰區名義組織授勛。這支隊伍在國際上贏得的贊譽,讓中國維和官兵的專業精神再一次受到世界矚目。
中國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重要貢獻者”的背後,是無數軍人回應祖國的期待,為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加快有關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27年來,從中東地區的一個任務區到亞、非兩大洲多個任務區,中國軍人在更大範圍內將中國對和平的信仰帶往世界不寧靜之處,也帶回經過洗禮而更澄澈的愛國之心。
“身臨險境的時候,更加懂得了祖國的強大的意義,”雲光紅說,這是自己和很多戰友的共同的體會,“我們經歷了一個戰亂的國度,目睹那裡的人們出門都要膽戰心驚,基本生活權利都得不到保障,更明白了社會穩定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有機會,自己願意再次參與維和任務。
2014年11月21日,中國第12批南蘇丹維和部隊官兵結束任務期,乘飛機返回國內。落地機場的一刹那,沒有人喊口令,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歡呼道:“終於回家了!”
孫小川回憶說,那天大家坐在大巴車上,看著車輛在公路上跑,看著路邊的田野和村莊,覺得“怎麼看怎麼舒服,哪兒哪兒都好”,很多官兵幾乎留下眼淚來。
“當時我就想,我們軍隊一定要強大,強大到戰火永遠不可能燒到我們自己的國土上來,”他說,“能戰方能止戰,這是我們的理想和目標。”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