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世遺解惑:鼓浪嶼申遺的“前世今生”
http://www.CRNTT.com   2017-08-03 10:29:07


 

  未來:遺產保護和監測

  對於蔡鬆榮來說,9年的申遺就像一場浪漫的戀愛,經歷了公布結果時的極度興奮後,他需要面對的是遺產保護這條更長更遠的路。

  “鼓浪嶼是一個歷史國際社區,如何讓這個社區活起來,如何在社區和旅遊景區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除了做到市裡規定的“四個無”——無垃圾落地、無噪音擾民、無油煙污染、無假冒偽劣,監測中心還肩負著觀察輿情的任務,“我每天要看無數微博,很擔心因為哪條微博就毀了鼓浪嶼。”蔡鬆榮說。

  對於具體的保護和管理辦法,蔡鬆榮摸索出三個字:修、管、用。

  修,涉及人力、材料、工藝的問題。申遺團隊在申報期間成立了風貌建築工匠研修基地,目前研修基地已經聘用了10位老工匠。“我們希望這些老建築的材料都能找到生產廠家,用工藝再造,來確保我們的文化遺產即使是進行局部的修復後也能讓歷史信息得到保存與再現。”蔡鬆榮說。

  管,同樣是從五個方面著手。首先是對城市進行管理,“發展旅遊後,旅遊景區和居住社區是有矛盾的,尤其在遊客數量沒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確實給居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物價被抬高了,安靜的環境也沒有了。2012年10月2日,一天內有十幾萬遊客上島,很多鼓浪嶼居民就在周末或節假日去廈門親戚家住。還有之前遊客和居民共用一個碼頭時,很多居民都覺得交通壓力很大。後來我們把碼頭分開,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蔡鬆榮說。

  二是控制上島總人數。據蔡鬆榮介紹,從今年6月30日開始,每天上島總人數最高限定為5萬。這樣做既保證遊客旅遊的舒適度,也保障了島上居民生活的舒適度。“我們的系統與輪渡公司的票務系統、景點的閘機是相通的。當在島人數達到2.5萬的時候,我就會收到一條‘鼓浪嶼的遊客人數已達2.5萬,發出四級預警’的短信。在監測後台,可以觀察到一天客流量在不同時段的變化,同時還要關注遊客密集區是否會出現擁堵和踩踏。”

  三是行政管理機制需要調整。因為鼓浪嶼管委會是廈門市政府的派駐機構,但沒有下屬的行政執法隊伍,而鼓浪嶼的行政執法隊伍都在鼓浪嶼街道,不是上下級,就存在著配合度不高的問題。

  四是一些低俗的商業店名不利於鼓浪嶼的文化氛圍與對外聲譽,需要利用市場這雙無形的“手”和政府“以獎代補”的政策引導這些商業機構,讓他們更契合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的氣質。

  五是對遺產要素的監測和管理。蔡鬆榮認為,文化遺產的最高境界就是保持原樣,所以最關鍵的就是做好預防,比如給建築安裝監測設備,或定期去現場對局部損害處進行拍照。目前,監測內容主要有遺產要素單體、本體與載體病害、旅遊與遊客管理、建設控制、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以及一些微環境的監測指標等。

  “因為鼓浪嶼的每棟房子都存在一定隱患或破損,必須要修的就上報主管部門請專業施工隊伍來修繕;有隱患但是達不到修葺標準的就安裝一些設備,24小時監測其是否有破壞性的發展。同時,我們每周都會對每一處遺產要素進行巡查,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建立巡查檔案。”蔡鬆榮說,“雖然執行不到一年,但這套監測系統確實為我們保護文化遺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蔡鬆榮說。

  用,指的是鼓浪嶼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既要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完整記錄,對市政設施、平價超市、老舊線路、消防系統等進行更為便民的改造和完善。又要對修繕後的遺產核心要素進行長遠規劃。目前,鼓浪嶼正準備實施一個“全島博物館”計劃,主題展館已經開始建設。

  “整個管理是要讓文化社區和文化景區兩個概念達到有機融合和適度平衡,最終讓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蔡鬆榮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