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於台灣農家,蔡煥堂有著中國人的勤奮。靠自己的努力,考入台灣最好的高中和最好的大學,拿下美國碩、博學位,成為全球最大鋼企的高管。如今他的做派仍像最樸實勤勞的中國老農,他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我們農村人不怕吃苦。”
“考考你,錫礦山產什麼?這是我小時候的地理試題。”他得意地問記者。自小他就從課本裡知道,錫礦山產銻不產錫;他知道 “於斯為盛”的岳麓書院,也背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還有一批祖籍湖南的中學同學,其中包括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他對中國的一切充滿熱情,對湖南尤感親切。成年後,蔡煥堂一直在尋找機會到中國親身感受、驗證這一切。
1993年,蔡煥堂主動爭取到一個機會,第一次訪問中國,參加一個技術研討會。隨後幾年,這個會講中文的美國人,成為冶金部和中國各地鋼企的“紅人”,每年都要到中國傳授“轉爐濺渣護爐技術”,該技術使我國鋼鐵企業噸鋼成本節省4元左右;以2016年全國鋼鐵產量計算,年可節省煉鋼成本50.4億元。1999年,蔡煥堂獲得國務院頒給外國專家的最高獎項——“友誼獎”。
2005年,第一次到湖南,參與安米與華菱的合作談判。其時,中國鋼鐵工業正突飛猛進,蔡煥堂也有了大幹一場的豪情。
2006年,做完心臟搭橋手術剛3個月,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他就來到漣鋼,親眼見證漣鋼第一座RH精煉爐(一種先進的煉鋼法,全稱為真空循環脫氣精煉法)投產。
隨著安米對華菱技術轉讓正式實施,他申請到華菱工作。“中國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我年紀大了,再不去就來不及了。”他這麼說服妻子。
2010年,蔡煥堂的申請獲得通過,正式開始了在湖南的生活。
“中國真美,和書裡讀到的一樣,和想象中一樣。”7年間,他到處尋訪全國各地人文和自然美景:去寧夏,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去烏魯木齊,尋找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蛛絲馬跡;吟誦著《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到赤壁懷古……中國的書法、詩詞、京劇、圍棋,也都令他贊嘆沉迷。
7月23日,星期天,天氣熱得不像話,蔡煥堂卻和友人頂著大太陽去了一趟漣源湄江景區,歸來依舊興致勃勃:“山、水、湖、洞,美不勝收啊!”
“我要感謝湖南給我的饋贈,”蔡煥堂說,有生之年,能在中國服務,人生因此而圓滿;而能將自己的技術本領施展於此,更是擁有無可比擬的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