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歐盟,毒雞蛋“孵出”監管大漏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11 14:46:29


 

  議會聽證會:激辯誰該承擔拖延調查責任

  按照歐盟規定,成員國有責任在第一時間向歐盟報告食品安全事件,並及時向公眾披露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以便將危害降到最低。歐盟委員會另一位發言人米娜·安德烈耶娃8日表示,比利時早在6月初就發現有毒雞蛋,可是直到7月20日才向歐盟委員會報告有關事宜,並稱雞蛋中所含有毒成分濃度不高,對公眾健康不構成威脅。

  此言一出,馬上把歐洲輿論的怒火從荷蘭轉移到了比利時身上。此前,歐洲輿論普遍指責荷蘭政府玩忽職守,監管缺位,致使“毒雞蛋”大量生產並擴散到歐洲多國。現在歐洲媒體和公眾把“槍口”對准了比利時,指責比利時“知情不報”,導致“毒雞蛋”事件不斷升級。德國農業部長施密特8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如此放任這麼多有問題的雞蛋出現在百姓的餐桌上,“這就是犯罪!”

  面對來自歐盟及諸多成員國的巨大壓力,比利時農業大臣迪卡姆日前表示,他已責成比利時食品安全局就“毒雞蛋”事件提供詳細報告,並對為何沒及時通報做出解釋。誰知在9日舉行的聽證會上,“劇情”又出現逆轉,迪卡姆在比利時聯邦眾議院發言時表示,主要責任其實不在比利時,而在荷蘭,是荷蘭拖延了事件的調查進度。他還透露,荷蘭早在去年11月底就發現了雞蛋受污染的情況,但一直保持沉默。而荷蘭食品安全監管部門9日否認比利時的指控,指出荷蘭相關機構去年並不知曉該國的雞蛋受到污染,但對“拖延調查進度”一說未予置評。

  有分析認為,根據已經公布的信息,比利時和荷蘭為了經濟利益都存在“知情不報、拖延調查”的嫌疑,可是在已經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面前,這兩個國家不是加強合作應對危機,而是相互扯皮、推卸責任,不僅讓民眾寒心,而且還會為未來發生更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埋下隱患。

  檢測結果:一日之隔誤差1000%

  歐盟自詡“擁有世界上最嚴格食品安全制度”,事實上卻不斷出現食品安全問題。1999年,比利時曾發生過嚴重的食品污染事件。在部分雞肉和雞蛋中測出含有高濃度二(口惡)英,受到污染的食品還包括牛肉、豬肉、牛奶等產品,在歐洲引發食品恐慌。比利時有關部門發現問題之後數月沒有向公眾及歐盟通報有關信息。早在2012年,德國多地也曾曝出“毒雞蛋”醜聞,查出雞蛋受到多氯聯苯污染,大量雞蛋被下架。

  從這次“毒雞蛋”事件來看,儘管將拖延上報責任推給荷蘭,但比利時食品安全局公布的氟蟲腈檢測結果也受到外界頗多質疑。比利時食品安全局7日曾發表公報稱,問題雞蛋中氟蟲腈含量僅為0.076毫克/千克,遠低於歐盟提出的0.72毫克/千克限額;而第二天,該機構公布的該批雞蛋複檢結果顯示,氟蟲腈含量達到0.92毫克/千克。

  專業人士認為,對於同一樣品的不同次檢查,10%左右的誤差是可以的,但1000%的誤差著實令人匪夷所思。比利時魯汶大學病毒學教授艾爾弗雷德·貝爾納表示:“該事件說明整個檢測體系存在問題。既然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如此巨大的誤差,那麼相關安全邊界就蕩然無存,這勢必增加人們的疑慮與恐慌。”

  另外,儘管安德烈耶娃多次強調,歐盟委員會的職責是確保信息在成員國之間得到共享,並協調各成員國採取措施,密切跟進事態進展。本次“毒雞蛋”事件表明,歐盟的統籌協調機制存在漏洞。分析認為,歐盟應該下大力氣堵住長期存在的食品安全漏洞,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地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指手畫腳。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