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三問青海火星模擬基地: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18 12:00:12


 
  為什麼要建火星模擬實驗艙

  如果說這種野外模擬實驗場是用天然形成的類火星景觀呈現火星的“外表”,那麼科研人員建造的火星模擬實驗艙,則能模擬出更多看不見的“內在”。鄭永春說,火星的大氣壓力約是地球的1%,大氣成分約96%是二氧化碳;平均溫度最高約為20攝氏度,最低晚上可以達到零下100攝氏度,火星上的太陽光照強度比地球上更弱。這些環境條件都可以在艙內模擬出來,以此開展實驗。例如從野外模擬實驗場采集鹽類樣品,放到模擬火星環境下進行結晶實驗,看看火星的鹽類結晶順序跟地球上有何異同。還可以開展微生物生存實驗等。

  記者了解到,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空間科學研究院行星科學團隊,就利用火星環境模擬系統,在含氧氯化物相變特征與光譜原位表征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為火星表面物質遙感、就位光譜的解譯、深入研究火星表面高氯酸鹽的起源新機理奠定了基礎。

  鄭永春表示,火星模擬實驗艙通常不會太大,可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用它模擬火星大氣成分和壓力、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但也有些東西難以模擬。例如火星上極為微弱的磁場、只有地球三分之一的重力等,雖然並非完全無法模擬,但成本很高。

  無論是野外模擬實驗場還是室內模擬實驗艙,鄭永春認為都將在火星科學研究中發揮作用。“通過探測數據,我們已經知道了火星現在的樣子,研究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說,已有許多證據證明火星曾經有濃密的大氣和大規模的水,曾經有溫暖濕潤的氣候,為什麼這些水都逃走了,是怎樣發展到這種狀態的,要了解這些,只能通過模擬實驗把這個過程重現出來。

  “研究火星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示:地球以後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鄭永春說,火星和地球是太陽系裡的“兄弟”,研究兩者的異同,互為參考,是極具價值的基礎研究。

  為什麼要開展火星模擬試驗

  除了在基礎研究領域,模擬試驗也在航天工程中發揮了作用。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社執行總編龐之浩介紹說,針對火星探測,國內外已經開展過數次模擬試驗。

  2011年11月4日,包括中國志願者王躍在內的6名志願者走出封閉艙,標誌著著名的“火星500”試驗結束。龐之浩介紹,該試驗由歐洲航天局與俄羅斯生物醫學研究所合作開展,模擬了250天飛往火星、30天登陸火星、240天返回地球的過程。這次試驗主要對航天員在狹小艙內長期生活而造成的心理反應進行了研究,同時對地火距離帶來的通信延時,以及火星探測器的生保系統進行了試驗。

  2015年,美國在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火星生存試驗,這次試驗模擬的是航天員在火星基地裡的生活。龐之浩說,該區域沒有動物、植被稀少,跟火星環境相似。6名志願者住在一間直徑11米,高6米的圓形艙內,跟外界幾乎隔絕,只能通過延時20分鐘的電子郵件聯繫。生活物資比較緊缺,每4個月提供一次物資,吃的是罐頭、奶酪粉、冷凍幹貨等。另外每2個月提供一次水。志願者有出艙任務,需要穿上沉重的宇航服,而且氧氣有限。試驗中還模擬了幾次緊急事件,包括電力中斷、工具損壞、強輻射情況下緊急撤離等。龐之浩認為,這次試驗比“火星500”更真實,考驗了志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應急能力。此外,國內也開展了“月宮365”“太空180”等試驗,都是模擬在太空的長期生活。

  對於人類未來的火星探測計劃,龐之浩認為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通過試驗來解決。例如航天器在火星降落時的“恐怖7分鐘”,以及航天員經過長期太空飛行來到火星,微重力變為低重力對體液轉移、骨質、肌肉的影響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