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水浴場溺亡事件頻發 認知管理存在盲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7 11:33:44


 

  市場誤導造成泳具選擇不當

  “對游泳設備的選擇不當,也是造成海泳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宗志忠說,很多泳客尤其是兒童喜歡套著充氣式游泳圈在海里游泳,很少有人使用專業游泳圈。據介紹,專業游泳圈是用類似於汽車內胎的材質製作,彈性大不易劃破,但是價格偏高,色彩和模樣單一不漂亮。而充氣式游泳圈則是用類似於塑料袋的材質做成,價格低廉,色彩斑斕,形狀各異,非常美觀,但充氣式游泳圈只是一種玩具,只能在游泳池和淺水區使用,常用於輔助學習游泳。海里常有礁石、貝類、蟹類等尖銳物品、生物,極易劃破充氣式游泳圈造成漏氣,失去救生作用,造成泳客溺水。

  記者在青島第一海水浴場發現,眾多泳客中,大部分都在使用充氣式游泳圈,很難發現專業游泳圈。記者詢問該浴場數家銷售攤位,商家都稱只銷售充氣式游泳圈,不銷售專業游泳圈。

  “不要小瞧市場的誤導作用。不少泳客是外地遊客,對當地海水浴場情況不太了解,見到有很多人在海里游泳,見到沙灘上有很多攤位銷售泳裝和救生圈,受從眾心理影響,他們就常將野浴場當成可以游泳的正規浴場,買上根本不適合在海泳中使用充氣式游泳圈,因此埋下事故隱患。”青島第六海水浴場的一位救護人員說。記者在青島仰口海水浴場、青島雕塑園海水浴場等野浴場周邊發現,這種現象確實廣泛存在,有的野浴場甚至帶有衝水、換衣等設施。

  缺少統一救生標準

  “真驚了!第二海水浴場的救生員值班時在瞭望台睡覺!這樣怎麼保證下海遊客的安全!”青島當地媒體去年7月8日發的這條附帶救生員在瞭望台上打盹照片的微博,曾招致眾多網友熱議。

  無獨有偶。去年8月25日,市民在網上發帖稱,當天下午4點左右,煙台第二海水浴場一位70多歲老人不幸溺水,旁邊的泳友馬上進行救助,但由於沒有救生艇和專業救生員,費了很長時間才把老人從深水區救上岸,上岸後又耽擱了十幾分鐘後120救護車才趕到現場,老人一直處於生命垂危狀態。網友們紛紛留言呼籲:海水浴場應配備專業救生艇和救生員。

  在8月威海發生的兩起海泳溺亡事件中,也存在救生員未及時發現險情、未及時參與救助、缺乏救生器材等問題。

  “杜絕海泳溺亡,救生工作是重中之重。”宗志忠稱,目前,國家對正規浴場配備救生人員的數量、資質以及救生設備等未有具體規定和標準,各地海水浴場標準基本是各自為政。青島第一海水浴場配備了40人的救生隊,委托青島紅十字會進行救生培訓,持證上崗。但有些海水浴場連救生員都不配備,更談不上搞培訓。

  “救生工作是件苦差事,整天精神高度緊張地在烈日下暴曬,常人很難忍受這種痛苦。在青島,每年海水浴場開放時間大都是六七月到十月初,救生人員僅幹這幾個月的活,其他時間不上班,工作時每月工資僅2000元,所以流動性特別大,幾乎每年都得重新招人。”宗志忠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