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在世界舞台上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國對系統的世界學術知識將會有更大的需求。”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表示,商務印書館未來還會以更大力度繼續推進漢譯名著的出版,“在本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我們與伊朗相關機構簽署協議,將引進出版‘漢譯波斯經典文庫’,這既是我們賡續傳統的譯介事業,也是服務當前大局的重要舉措”。
與“古本戲曲叢刊”“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相比,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精品圖書展”上,今年6月剛剛出版的《榮歸——香港回歸的前前後後》算是“小字輩”了。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華文出版社經多方努力策劃出版了《榮歸》。從去年年底開始,編輯、校對、印制都是加班加點,終於在這樣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推出了這部書。”華文出版社編輯譚笑說,這部回望香港回歸祖國艱難歷程、謳歌“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紀實文學作品一經問世,就受到各方關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到《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從《中國當代設計全集》到“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掃描這個展區的近600種圖書,出版工作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盡在其中。
國家出版基金十周年成果展:
好作品折射行業繁榮
“2007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出版基金正式設立。10年來,國家出版基金堅持‘體現國家意志、傳承優秀文化、促進繁榮發展、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本宗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鼓勵創新、力推精品,共投入36.1億元,遴選資助了3300多個優秀出版項目。其中,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986個。”在“國家出版基金十周年成果展”展區,面對近300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優秀圖書,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主任陳亞明說,截至目前,已有2200多個項目推出成果,有近500個項目成果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級獎項。
中華書局出版的403册《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收錄了散佚海外的珍善中醫古籍427種,對於中醫藥文獻發掘整理、中醫藥理論研究應用、中醫藥診療經驗傳承弘揚均頗具意義,一經出版便成為當代域外漢籍回歸的示範性成果;經百餘位學者8年修訂而成的《辭源》第三版,集合全國近百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業力量,吸收了近年來語言學、文獻學、辭書學研究的新成果,架起了通往傳統文化的橋梁;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範子燁主編的“中古文學研究”收入了傅剛的《〈文選〉版本研究》、胡阿祥的《中古文學地理研究》等12種中古文學與文化研究領域的權威成果,通過文學與文化研究輻射中國中古時期社會的整體風貌。
在國家出版基金資助下,一批批規模大、投入大、周期長、難度高,單靠出版社力量難以完成的國家級重大出版工程得以順利實施;一批批瀕臨消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得到搶救和保護;一批批具有重要思想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重大創新價值的科研成果得以傳承;一批批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特色的優秀項目成功進入海外出版市場。
陳亞明表示,今後將進一步發揮國家級文化基金的示範和引導作用,著力打造代表國家水平的優秀出版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