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帶你“穿越”到古代七夕去看一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8 10:23:24


 

  宋元街市 人如潮湧馬如龍

  如果“穿越”到了宋元時期,就會發現七夕節乞巧已成為舉國上下非常隆重的節日活動,還有了專門買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乞巧市”。節日慶典臨近,集市上人如潮湧、車水馬龍。

  宋《醉翁談錄》載:“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複得出,至夜方散。”

  集市攤位上賣的,除了標誌性的七孔針、五色線,還有各種香燭、水果和零食。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朝代更替,七夕祈、乞的形式和內涵變得越來越豐富——“曝曬經書衣裳,設酒脯食果,散香氛於筵上”,乞巧、乞富、乞壽、乞愛、乞子……

  在“乞巧市”上,可以買到一種名為“磨喝樂”的人偶,多用蠟或土泥制成,是女子們七夕“乞子”的必備神器。據悉,“磨喝樂”是梵文音譯,佛教中國化之後,這種人偶也由蛇首人身,演化為可愛的嬰童形象。“七夕俗以蠟作嬰兒形,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宜子之祥,謂之化生”。

  清朝江浙閩 心靈手巧娃娃抓起

  現在讓我們來到“穿越”之旅的最後一站,清朝乾隆時期。此時江、浙、閩一帶七夕生活習俗,在國外也有了一定影響力。據日本文獻《清俗紀聞》載:“七月七日稱為巧日,在露台放置桌子,以點心鮮果七種、針七根、線七條向牽牛織女二星上供。幼女等於夜半拜星,並用線穿入上供之針,稱為穿針乞巧。”

  此時幼女也加入了乞巧的行列,並且在半夜專門設置乞巧儀式,果然是心靈手巧要從娃娃抓起。還有一種說法是,七夕以十四周歲的年輕女子為主要節日人群,此時她們正值婚嫁的年齡。

  看來,說七夕是情人節,不如說是古代女人節更貼切。在古代中國,一年中大約只有七夕節的晚上,能在“戶外”看到那麼多未婚和新婚的女子。這些女子誠心乞求巧藝和智慧,當然,也祈求忠貞、美滿的愛情。

  吳露生說,民俗總是在傳統的根脈中、意識的流變中不斷注入時代性,不斷獲得精神內涵的豐富。歸根到底,我們傳承的是一種美好的人性。通過對傳統節日的溫故知新,溫馨提示和正面弘揚那些真善美的東西。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