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回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03 00:08:46


 
  有因有革,守正開新。智庫新政的出台,並非突然之舉。

  中國知識分子素有“智力報國”之情懷。然而,器不如人、技不如人、制不如人、思不如人……近代以降,民族復興路上,多少懷珠抱玉之士孜孜尋求救國救民門徑,卻都抱憾而終。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整體氛圍下,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一批研究機構相繼成立並彰顯出資政屬性。

  改革深化,時序演進。黨的十八大前後,智庫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信號開始強烈釋放:從“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發揮思想庫作用”寫入十八大報告,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直至《意見》出台,“智庫”開始進入國家治理體系與決策咨詢體系,獲得了空前的可為空間。

  中國特色“智庫時代”,何以在此歷史節點隆然開啟?

  在專家們看來,這既是時代所需、發展大勢,也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科學民主決策意識與能力的大幅提升。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和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期,對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以及決策正確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指出,“大變革的時代發出呼喚智庫的最強音。”

  中共中央黨校校委委員、副教育長、科研部主任韓慶祥則將其置於世界發展和全球治理背景下考慮。“當今世界處在分化、組合、重構以及利益博弈的時代。變革的中國與世界中多種元素的交織、交流、交融、交鋒,使得民族復興成為極其重大的時代課題。僅靠決策層的智慧、經驗已經遠不夠解決,迫切需要智庫這一專業化公共政策研究機構進行深入、系統、精准的研究。”

  黨中央對此早有深切體認。在“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分工日趨複雜、形態更加高級、國際國內聯動更加緊密”的內外局勢下,如何駕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領13億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為發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那種習慣於拍腦袋決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規則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經很難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因此,必須更加注重發揮智庫和專業研究機構作用,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努力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裡手。 
戰鼓聲聲穩推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