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外街道:小支部幫扶暖人心
正在維修加固的廣外街道馬連道東街1號樓,張二懷、劉麗萍夫婦就曾住在這裡。狹窄的丁字路口,曾有一處夫妻倆自建的簡易房小賣店。隨著街道推進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夫妻倆的小鋪被列進了拆違台賬之中。
劉麗萍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症,賴以為生的小鋪沒了,丈夫張二懷為了照顧她,也很難再找到工作。“我現在行動不方便,一站起來腿一疼、腰一疼就容易摔跟頭,所以白天家裡必須有人。”針對夫妻倆的特殊情況,街道社保所進行了“專家會診”,最終為張二懷找到了一份壓力不大的工作——為街道老年送餐服務隊值夜班。
“滿意,特別滿意。”從最初的無法理解,到如今的連連感謝,為了美化身邊的公共環境,夫妻倆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而街道的幫助也最大程度上解決了兩口子的後顧之憂。
其實,像張二懷、劉麗萍夫婦這樣的例子,在廣外街道環境整治的過程中還有很多。表面上看,是一個部門的落實政策挽救了一家人的生活,但實際上,街道社保所只是臨時黨支部中的成員部門之一,街道城建科、屬地城管隊、工商所、食藥所……每個部門的骨幹力量都是城市整治組臨時黨支部的一份子。
眾所周知,城市治理難免會觸及群眾的個人利益,此時最需要政府部門做的,就是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廣外街道將黨支部建在項目上的成功經驗,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去年,伴隨著全區“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開啟,街道一口氣成立了10個聯合黨支部。時間來到今年,儘管全區尚未全面部署,但針對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需要,城市整治組臨時黨支部應運而生。
據城市整治組臨時黨支部副書記張琨介紹,為了做到公開透明,街道專門為支部頒發了旗幟和牌匾,每到一處整治現場,鮮紅的黨旗就會插在最顯眼的位置上迎風飄揚,“這樣一來,既彰顯了我們完成任務的決心和態度,也增強了群眾對我們的監督”。
就像居民們說的那樣,“我們這兒堵墻不堵心”。的確,臨時黨支部的成立,將嚴格執法與人文關懷實現了有機結合,使得廣外地區在背街小巷環境整治過程中,幾乎很少聽到來自群眾不和諧的聲音。而作為街道工委,在啃下一個個“硬骨頭”的過程中,不僅培養出了一批彰顯先鋒模範作用的優秀黨員,同時,一幅黨群連心、共建美好家園的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