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中學生運動會紀錄“沉睡”40年無人破、高中班裡引體向上少有人達標、體育課長跑改短跑……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中小學生身高、體重等身體指標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體質下滑引發“好日子養出弱孩子”的擔憂,被廣泛關注。
“好日子養出弱孩子”其實是青少年體質下降老生常談的話題,延伸開來則是青少年體育運動興趣、體育鍛煉的普遍缺乏,帶來包括運動能力與體質的整體下降,反映在中學生運動會紀錄是幾十年無人打破,體現在中小學生體質方面則是集體堪憂。
這些年學校的體育教育都在加強,無論是體育課的開設、體育鍛煉與體質達標,都比過去更規範,但是從落實來看,並沒有實現把學生從課堂中拉出來,在許多地方體育給其他課程讓位的現象仍然普遍。為了應對升學的體育考試,突擊鍛煉現象也比較突出。
與學校不夠重視青少年體育相比,家庭對孩子體育鍛煉的忽視更令人擔憂。擔心孩子體育運動影響學習影響升學、害怕孩子受到運動傷害,是相當多父母的共同心理,不支持孩子運動,不願意花精力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同時,文化娛樂的方式越來越豐富,諸如網絡、手機等對青少年更有吸引力,體育由於缺少有效引導,在孩子的選項中邊緣化。
而在觀念上,目前,體質健康不是衡量健康的剛性標準,體育鍛煉不是個人必備的生活方式,強健的體魄不是社會審美的大眾取向;而在導向上,青少年體育缺少應有的激勵,體育鍛煉、體育項目訓練,與高考升學與職業選擇呈弱性關聯,反而固化了青少年及家長對高考的單一依賴,體育成為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雞肋。
青少年體質弱的問題的確緊迫,但是整體觀念與導向的轉變與再確立,卻難以一蹴而就。近二十年全民的奮鬥,經濟層面的好日子已經實現,但只有經濟層面的“好日子”絕對不是真正的好日子。包括家庭、社會與教育,都應當開始重視並著手補上青少年體育的短板,轉變觀念,讓體育真正融入青少年的成長。同時,要加快體育產業與職業體育的發展,增強體育經濟對青少年體育運動的吸引力。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