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金融科技正向全面智能化轉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1 14:55:24


 

  新技術加速落地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不僅僅體現為技術能力的提升,也體現在融合了信息技術的產品和服務創新,帶來了更好的客戶體驗、更高的收益水平以及更好的風險防控等。”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餘額寶”“微粒貸”等爆款金融產品,真正反映出了金融科技的潛力和前景。

  在曾剛看來,相比孤立地討論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本身,這些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所產生的產品和服務更值得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金融科技不完全是技術層面的概念,如何落地才是關鍵。“在金融科技的應用上,國內一批領先的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開展積極探索。”

  比如,今年1月份,京東金融與中國銀聯達成合作,宣布區塊鏈合作測試成功。6月份,京東金融與中國工商銀行啟動全面業務合作。百度也與中國農業銀行宣布共同構建智能銀行。中國銀行則與騰訊攜手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

  不僅是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推進,傳統金融不同行業之間的壁壘也將逐漸打破。“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金融,將朝著混業化的方向發展,且這種發展趨勢不可逆轉。”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表示,不論是保險、銀行、信托,還是證券,其存在的基礎都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這個需求本身就是淡化金融分業模式的動因。

  由於互聯網技術互聯互通的特性,混業經營能夠更為高效地整合信息、市場、技術、資金等各種資源,既可滿足規模效益也可實現損益互補。“依托技術創造的各種金融產品,往往具有層層嵌套的產品結構,這就使得這些新型金融產品很難歸屬於特定的傳統金融門類中去。因此,這一變革帶來的混業化發展將是創造性和顛覆性的。”楊東說。

  傳統監管迎來挑戰

  金融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資金需求與資金提供者可以更便捷緊密地聯繫,不斷創造出新的金融業態。一方面,它改善了我國廣大中小微企業在傳統金融市場難以融資的困境,改變了投資門檻高、小額投資渠道匱乏的現狀;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問題和風險,包括利用科技繞過監管、科技的發展帶來的監管真空,這都對傳統金融監管提出了新挑戰。

  “實際上,科技對金融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市場與產品服務層面、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交互關係上,還表現在監管者和經營者的關係上。”黃震表示,當前我國在監管科技上已經跟上了市場的變革,對一些新的金融業態及時開展監測、預警、技術處置等。

  比如,我國成立的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對互聯網平台數量的變化、信息披露的質量、利率的高低等都實行了實時監控,並定期發布報告。北京市金融局研發了大數據打擊非法集資監測預警雲平台,用“冒煙指數”來衡量網貸平台的危害程度,以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發並上線信息披露平台等,都被視為監管科技的標誌性成果。

  但也有專家指出,我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監管和法治還有些滯後,必須補上短板。“金融科技帶來的普惠金融、智能金融、場景金融,讓百姓生活更加便捷,但也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和干擾。”黃震表示,相關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制度設計,加大在數據和隱私方面的立法,以防數據洩露帶來更多問題。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所有的金融科技活動以及相關從事金融科技業務的行業機構、監管部門、行業自律組織,都應該將是否有利於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普惠水平,是否有利於提高金融風險管控能力,是否有利於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這“三個有利於”作為衡量和評判的基本原則,並按照這一原則,積極、穩妥、有序地開展金融科技創新。要結合自身的競爭優勢和資源禀賦,在多層次金融市場和服務體系中找准定位、精准發力。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