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時,一位商務人士正在“Medical Mall”的太學眼科診所進行熏蒸治療。獨立的診室整潔而私密,另有一對一的專職護理人員在旁問詢記錄。正在商場購物的王女士說,期待“Medical Mall”能解決傳統醫療中的“痛點”,比如名醫專家一號難求,門診醫生惜字如金等。
俞新樂說,“Medical Mall”將會給體制內的醫療機構帶來三方面觸動:一是必須更加關注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體驗,讓就診過程不再嘈雜、擁擠;二是無論在哪裡執業,醫生都必須意識到自身技術和口碑是最重要的;三是“Medical Mall”的共享服務模式,對一些優秀醫生自主創業會產生一定吸引力,對整個醫療市場的優勝劣汰,社會辦醫層次水平的提升都會形成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Medical Mall”突破了傳統標準,對入駐醫療機構的科室設置不做硬性要求。但是,會根據市場接受度和運營管理情況,以3—5年為周期,對入駐機構進行考核淘汰。
“公立醫院有強項,比如搶救重症、急診病人和大手術,衡量的是一個醫院的綜合實力;但有些學科,一些服務對象除了關注技術、質量,也很關注就診體驗,社會辦的獨立醫療機構可以做得更好。”俞新樂說,比如口腔科、眼科、醫學美容等,將來都可以放到“Mall”裡來做。
“‘Medical Mall’的核心是平台。醫院平台化、醫生社會化,這是未來的趨勢。”邵逸夫醫院黨政辦副主任林輝說。
“Medical Mall”能走多遠?
部分輿論認為,“共享醫療”目前至少還存在三方面難點亟待解決,一是醫生多點執業政策落地困難;二是商業醫保未成氣候;三是政策法規亟待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