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群擾症”:網絡群組成惡意營銷聚集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1 16:43:34


 
  隨著各類手機即時通信軟件的應用和普及,“群生活”已成為很多網友的日常必需。然而,一些網絡群組卻被人利用,成為謠言散布和傳播的“始發站”。從聞所未聞的健康養生信息到駭人聽聞的治安事件,從煞有介事的文字描述到“有圖有真相”“視頻為證”的推波助瀾,起源於群聊的謠言內容花招迭出。群成員稍有不慎便會中招輕信,甚至在無意中參與了謠言的擴散傳播。

  網絡群組緣何成為謠言“重災區”?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常江分析,區別於新聞報道和自媒體,源自網絡群組的信息在生產和流通上缺乏把關機制,再加上網絡平台本身的傳播特質,使得這些群內聊天能被便捷地二次傳播,導致群聊中謠言易發多發。

  破除群聊謠言,群主應負責任。《規定》明確“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的責任體系,同時要求群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範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所謂的內部資料、歷史秘聞等獵奇微信,不發!”去年11月,山西日報理論評論部創設了“晉理軒·好好學習”微信群,創立之初就通過制定詳細群規,對微信群聊內容加以規範,同時安排管理員值班,對謠言等不良信息予以警告提醒,拒不聽勸者則將被“請”出群組。

  群主有權,但也並非獨大。“群成員能做的,不僅僅是單純被動地遵守群規。”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建議,借助高效的協同合作模式,群成員不僅可以協助群主及時發現和處理謠言及造謠者,還能對不作為的群主加以監督。

  涉賭涉黃 詐騙傳銷

  群行為觸碰底線

  “輸了就想贏回來,後來下注越來越大。”今年9月,廣西南寧一名中學生收到家人的學費及生活費轉賬後,卻參與了某QQ群賭局,兩天內被騙走了1.6萬元學費。據了解,在當事人加入該QQ群時,群中人數已超1200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