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小麥變身,透視糧食產業轉型升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5 09:53:04


 

  “三鏈協同”:增加多元化、個性化產品供給

  山東省擁有4家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糧食企業,其中3家位於濱州,其中又有兩家位於同一個村——鄒平縣韓店鎮西王村。這兩家企業的玉米油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堪稱中國玉米油行業“雙子星”,它們就是西王集團和山東三星集團。

  “從初級產品玉米澱粉、葡萄糖到現在的注射性葡萄糖、功能性結晶果糖,我們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玉米加工產業鏈,每一次產品升級,產品附加值增加20%~50%,現在總的產品附加值已經增長了十幾倍。”西王集團黨委副書記、執行總裁王紅雨介紹說。

  並非每一個企業都有著這樣的加工轉化能力。

  國家糧食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糧食產業鏈條依然較短、關聯度較低。“其中的兩個70%值得關注,一是70%的糧食加工企業從事米面油等初級產品加工,二是70%的成品糧油加工企業尚未實現副產物綜合利用。”張務鋒說,解決的辦法就是促進“三鏈協同”,打通糧食的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最終增加多元化、定制化、個性化產品供給。

  在我國各地,提高糧食產業經濟科技含量和價值含量的努力已經展開。

  黑龍江是全國重要糧食主產大省,糧食商品率達到80%以上,但是糧食加工業發展一直比較滯後。黑龍江抓住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的契機,推進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今年上半年,黑龍江加工原糧241億斤,實現產值362億元,利潤增長了7倍。

  “糧食品牌化建設是實現糧食由注重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提高轉變的重要一環。”張務鋒說,例如吉林省瞄准市場需求,充分挖掘優質糧食資源,集中打造大米核心品牌。僅用3年時間,吉林大米就已經建設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大米,這些實踐都為破解“稻強米弱”“麥強面弱”的糧食加工行業發展困局提供了新的啟示。

  (來源:光明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