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工智能:引出諸多可期可慮的社會課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5 11:38:10


 
  人工智能的五大優勢

  一是經驗豐富。人只有自己的經驗積累和從其他人及書籍中學習到的一些經驗,而機器則可以儲存人類的所有經驗,AlphaGo、Master等戰勝李世石、柯潔等圍棋大師就是典型的例子。人工智能可以跨越時空,在縱橫兩個層面掌握人類的經驗積累。在縱向上,掌握古往今來全人類的歷史經驗。比如在醫療領域,矽穀已經研發出超出人類頂尖水平的看病機器人,它掌握了人類所有的病例,通過綜合歸納就可以判定患者病情,一個醫生一生中最多看上萬張X光片,但是機器人可以一次看幾百萬張。在橫向上,人工智能可以模仿具體人的風格進行創作,如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小說散文、學術研究等。有一首題為《畫鬆》的詩:“孤奈凌節護,根枝木落無,寒花影裡月,獨照一燈枯。”它就是由人工智能創作出來的。人工智能不僅可以學會句式結構,還可以掌握不同風格,如果把魯迅的著作給機器人“喂”一遍,它寫出來的文字一定是魯迅風格的。從理論上看,在所有能夠被規則化、系統化的領域,人工智能都有可能取代人類,甚至在一些人類以前認為無法規則化的領域也能大展身手,已經很難說還有什麼領域是人工智能的禁區。

  二是反應敏捷。人工智能計算的數字都是天文數字,反應的速度超乎人類想象, 而且更新迭代的速度特別快。今天的一部普通智能手機都比上世紀80年代的超級計算機計算速度要快不知多少倍,我國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是每秒3.4億億次,而中科大潘建偉團隊研究的光量子計算機又快了不知多少倍。以前科學家窮盡一生都難以做到的事情,交給人工智能瞬間就能解決。以制抗癌藥為例,過去生物科學家預測一種化學結構可能有效,便逐個試錯;現在則把大量已成功開發的藥的結構輸入到機器,機器通過海量學習、反覆試錯,藥品研發速度便可提升很多倍。

  三是默會技能。人類絕大多數技能都只能意會,難以言傳,比如開汽車、騎自行車、繪畫、書法、寫書、料理等,都只有從實際訓練中掌握。這種默會技能機器人可以用機器語言去學習理解,而且還善於掌握這類技能。英國的一家公司已經發明了一個“廚房+廚師”的機器人,冰箱、灶台、烤爐等各種廚房設備都合併到機器人中,不管是做面包還是做西餐、中餐,都可以交給機器人完成。現在,很多人工智能都體現了這種默會學習能力,給某個人工智能機器編程的人可以完全不懂這件事,只要有這個行業的數據,剩下的交給機器自己去學習。

  四是群體學習能力。一台機器學會一種知識,馬上可以通過網絡不走樣地傳遞給其他機器,無數機器人照單全收。Google做了一個實驗,讓機械手學習去抓不同形狀的東西,有圓的方的長的短的,機械手一開始抓空了,下一個動作就換一個姿勢,這就是機器學習的過程。如果是20台機械手一起學,時間就是原來的1/20。也就是說,學習一個超級複雜的東西,人類可能要學很多年,而把10萬台機器放在一起,只要一分鐘甚至一秒鐘就學會了。

  五是永不疲勞。人腦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上跟電腦沒法比。人吃五穀雜糧會生病,工作時間長會累,要吃喝拉撒、要睡覺休息。可是,從一般意義上說,電腦完全不存在這些問題,可以全天24小時、一年365天處於峰值水平運行。

  人工智能的福與禍

  人工智能是福是禍,現在眾說紛紜。樂觀派認為,人工智能將人類從辛勤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人類終於可以把生命消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工智能可以給人類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福利。

  一是把大多數人從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有人預測,占社會1%的精英將成為“神人”,所有的事情都由這些“神人”所設計的機器人完成。另外99%的人將成為“閑人”,他們由人工智能創造的社會財富保障其生活,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再需要為了生計再去勞作。

  二是“數字勞動力”可以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使服務個性化。

  三是改變“不勞動者不得食”的人類社會基石。不勞動者照樣可以豐衣足食,由1%的“神人”創造出極豐富的社會財富,用一個合適的社會分配制度讓99%的“閑人”盡享生活的樂趣,只要不違法、不侵犯他人,可以盡意而為。

  四是人類想象中的“烏托邦”因為AI技術成為現實,這是一個嶄新的社會課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