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智庫建設:社會工程師,智庫最佳style
http://www.CRNTT.com   2017-10-14 00:18:31


 
  傳統研究假設,如果問題是複雜而且相互交織的,那麼一定得有“系統性的全面解決方案”,需要一本厚厚的報告,闡述政府、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但智庫研究認為,即使問題很大,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不一定要同樣大,可行且短期見效的方案是有可能的。

  傳統對策建議中的套話是,既然問題是困難和長期的,就需要更高權力介入、增加更多投入、呼籲全面重視。但漸進的智庫研究認為,只要遵循正確的問題意識並付諸行動,普通人也能夠帶來廣泛、持久的變革。

  傳統研究往往認為,凡事要從“根源”上解決才叫解決。但是太多成功的智庫案例中,經濟、社會、文化中那些深層次根源,一個都沒有被徹底解決。但這並不妨礙有辦法改善現實狀況,並為其他問題的解決提供助推。

  對抗燈光舞台的誘惑

  國內智庫近年來出現了一輪上媒體、進榜單的熱潮,並將影響力缺乏歸結為缺少宣傳包裝和改變形象的手段。這背後是“鼓吹性智庫”興起的全球趨勢:以美國“傳統基金會”為代表的新興智庫不再堅守客觀性和中立性,轉而注重影響力的提升。現今美國智庫越來越變成“壓力政治”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即通過智庫提供“彈藥”,承接著游說機構和媒體公關,來掩飾特定利益集團的政治訴求,對特定受眾施加影響。

  此外在社交媒體時代,觀念的“兩極化”使得對話變得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多的媒體與智庫,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了“窄化”策略:與其面向公眾服務,不如迎合一小部分受眾投其所好,抓住這個群體的最大部分——這是相當多新媒體“運營經驗”背後的實質。這可能是好的盈利策略,但社會需要更多深思熟慮、扎實可靠的實證數據以及不同群體的相互理解,智庫更需要承擔這一職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