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蒙曼:讓“文化自信”融入百姓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7-10-18 16:02:32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作者: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蒙 曼

  當選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心情很激動,也很忐忑。

  激動是因為,作為一名來自基層一線的教師,這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事情。過去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並把“文化自信”提到了很高的高度,這對我們文化和教育領域的工作者來說是巨大的勉勵與敦促。

  而忐忑,則是因為作為一名黨代表,怎樣表達好我所代表的黨員和群眾的心聲,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對此我還沒有十足的把握。

  過去的五年,可以說是中國在文化發展方面最有作為的五年。如果說之前中國文化一直在“長身體”,那麼這五年則是實實在在地在“長精神”。“文化自信”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件“長精神”的事情。我們不再僅僅用經濟指標來衡量一切,而是希望社會綜合發展,希望文化能夠發揮引領作用。

  這五年,中華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播有了大踏步的發展。於我個人而言,這是我所經歷過文化節目最繁榮的五年。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謎語大會”“詩詞大會”,以及最近的“綠水青山看中國”“民歌大會”等等一系列的文化盛會都在主流媒體推出,而且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舉一個身邊的例子,詩詞大會節目播出之後,在我的微信朋友圈裡,每到節令節氣的時候,大家都開始喜歡用詩詞來抒懷了。白露時,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詩句;到了中秋,不僅能看到有人引用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能看到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色落誰家”等很多我們過去認為不是那麼耳熟能詳的詩句。其實,那些原本我們認為很精神層面、很“高大上”的東西,恰恰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是可以滲透進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化自信”並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有著廣泛的民意基礎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