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 中國是不同於以往的新興經濟體。中國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就清單如此寬泛以至於讓人感到“乏味”。
中國正在製造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去年,中國發射世界上首顆支持超級安全的量子通信的衛星。上月,中國使用其“墨子號”衛星實現了世界上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中國還是全球基因研究大國,每年破譯數以萬計的人、植物和動物的全部生命密碼,並在大規模培養克隆動植物。一位加拿大科學家曾這樣總結說:“其他國家都停留在口頭上,只有中國在付諸行動。”
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如今中國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已占其GDP的2.1%,僅次於美國的2.7%,且有望在2020年超過美國。從紙面上看,由於人口眾多,中國按購買力平價的人均GDP僅為美國的29%和馬來西亞的58%。其實,目前設計的所有世界競爭力排名都未能真正體現中國的地位。儘管經常在這些排名中位居中游,但中國正在所有產品門類成為美歐企業和產業的最強有力競爭者。
隨著馬來西亞尋求促進中國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來自中國的商品和技術有望進一步增加。至於如何確保技術轉讓——馬來西亞人長達30年的要求有些過分、簡單化且政治化,因為知識產品是屬於中資企業而非中國政府。從理性上來說,我們的戰略利益在於採取(但願能實現)與中國合作的立場。對馬中雙邊關係政治化無濟於事。這個世界正在經歷大規模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轉變,而亞太地區正是核心地帶。誠然,務必盡可能確保馬來西亞的主權和利益,但這不能以喪失理性和務實為代價,這麼做只會削弱我們的經濟基礎。人類的膝跳反應或許完全可以理解,但捂上人們的眼睛並堵上他們的耳朵不會讓中國離開。儘管有些人將會讓我們這麼做,但這並不會讓馬來西亞變得更好。(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