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黃偉哲:中華文化大復興 儒道佛具強大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7-12-30 00:19:49


釋迦摩尼
 
  (三)佛家的人與宇宙和諧覌
 
  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以心智覺悟為本,文化核心是倡導人體系統及人與宇宙的和諧。這是以科學思維理解佛理,用時代的表達解讀佛理,從而得出這種觀點。這種講法,有別於歷來普遍認為佛教文化是慈悲文化的觀點。雖然,玄秘的佛法難以從現有科學方法(科學分析及實驗)中得到証實,但是深奧的佛理能夠從科學新發現中逐漸獲得更精準的理解。佛教具有潛在超前的科學觀,如愛因斯坦所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佛家的種種教理或法門,歸根到底是引導世人如何達至人體系統的和諧及人與宇宙的和諧。佛家文化中,無論深奧難明的經典或是簡明通俗的教理,都可以印證人體系統和諧及人與宇宙的和諧是佛家的終極追求。
 
  (1)人體系統的和諧
 
  佛教四聖諦中講的苦諦---人生受到苦難的真諦。其實貭,就是人體系統不和諧以及人與外界環境不和諧而造成的結果。如果,一個人的自身系統不和諧,必定會產生生理、心理及精神等方面不平衡。這時候,參與外界互動、訉息交流過程中,便會引起種種矛盾和衝突,從而造成各種痛苦。例如:
 
  生苦---人的生存之苦,根本原因是身心存在缺陷和不足,生存能力與生存環境不協調及不相稱。人有某種生苦,意味著人體有某方面不和諧。在生產知識落後的時代,人類知識貧乏、愚昧無知及生產力低落。既不善於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又無力應付各種天災引起的生存危機,饑寒交迫成為主要的生存之苦。在科技進步的時代,人類知識迅速豐富、思想開化又擁有較強大的創造力和生產力;不僅能夠更好的利用資源而且更有能力應對各種天災,更強的生存能力而大大減少各種生存之苦。人類心智的提高,令生存能力與生存環境更加緊密的協調。這意味著人的心智和諧,促進人與天地自然更加和諧。
 
  病苦---人的疾病之苦,首要原因是人體自身的生理系統不和諧(體貭、功能、生理循環等不正常),其次是人體與外部環境不和諧(適應力、抵抗力等方面降低)因而導致疾病發生。同樣生存環境,有人會患病和染病,而他人卻能安然無恙。可見,人的疾病之苦,出於人體系統不和諧是主因,人與外部環境不和諧是外因。中醫治病,首先調整病人的失衡系統,然後重構人體系統與外界環境的和諧。從這個角度看,中醫學是人體系統整體觀及人與天地自然整體觀的科學。
 
  五蘊之苦---人的種種之苦,究其原因是來自物貭世界的各種訉息,感應及干擾人體的身心,產生了各種不良互動而造成苦果。本質上是人體系統不和諧,不能與周圍事物進行良性互動。人的心智受外界事物的訉息感應(接收、認識、反應及意識),被負面訉息入侵和干擾,因而形成惡性互動和因果循環。人體系統不和諧是五蘊之苦的根本原因,人與天地自然不和諧,從五蘊之苦中反映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